觉得没有被父母好好爱的人,做了父母之后,总是会下定学习要好好爱孩子,总是想自己缺失掉的东西补偿到孩子身上。但是,爱孩子不是想要爱,就能够做到好好爱的。迫切想要给出的爱,有很多时候可能会是溺爱,不但滋养不到孩子,甚至还会给孩子的成长、孩子的人生幸福带来危害。是的,做父母不是靠一腔热血就可以的,爱孩子不是天生就会的,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被溺爱长大的孩子不会同样的去溺爱父母,这是肯定的,很可能会成为索取无度、不懂感恩的父母之害。并且被溺爱的孩子走向社会,失去了被溺爱的环境之后,一方面因为溺爱造成的能力缺失会让他饱尝挫败感;另一方面,因溺爱形成的一些“恶习”,很可能让他多处碰壁被社会“修理”。所以,为人父母,切忌让自己和孩子共同陷入溺爱泥潭。以下罗列了几种溺爱的教养方式及其危害,以给自己警戒,也给看到这篇小文的朋友们一些提醒。
1.孩子不好好吃饭,你说“好好吃,吃完给你买雪糕”。孩子不听话,吵闹,你跟他说“你不闹我就给你买玩具”。你以为这是奖励,其实是在跟孩子做交易,是用一些小利益去换取孩子的听话,孩子并不会因此能学会“要好好吃饭”和“有话好好说,不无理取闹”的道理,反而学会了怎样得寸进尺。
2.孩子犯错了,“他还小”,“他还是个孩子”,你不舍得管教孩子,反而袒护,帮着找借口,这样会惯得孩子没有规矩,没规矩的孩子在外边会遭人嫌弃,会没有朋友,会处处碰壁。
3.孩子要什么,立刻给他买。给零花钱也没有计划,很不节制。轻易得到的东西,是不知道珍惜的,容易让孩子过于追求物质享受。
4.任由孩子睡懒觉、玩游戏、贪玩,对孩子的生活作息没有严格规定,造成孩子生活懒散,生活懒散的孩子学习也很难自律,缺乏上进心,容易得过且过。
5.在家里让孩子享受特殊待遇。做的饭不爱吃,单独做;好吃好用的先紧着他。莫名的优越感会让人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认为别人的付出理所当然。
6.过度关注,一家人时刻围着孩子转,把孩子当小太阳、小公主,稍微做一点该做的事情,就“棒棒哒”,这会让孩子处处自我为中心。
7.过分保护,时刻像一个老母鸡似的张着两只手,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不放心孩子单独玩耍,不能离开成年人一步,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
8.过分迁就孩子,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无原则迁就,这会让孩子自私、无情、任性,父母在孩子心中也会丧失威信。
9.过分担心孩子,孩子不小心摔倒,父母惊慌失措,这会让孩子形成敏感、懦弱的性格,遇到困难就退缩。
10.包办孩子生活。四五岁了还在喂饭,幼儿园大班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学了书包家长收拾、家长拿,明明是他磨蹭耽误了时间,却反过来对家长发脾气,从而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每个来到世界上的孩子都是天使,本自携带着可以翱翔翅膀,等待着父母们教会飞翔。父母们要学着做好教练,切莫剪断了翅膀,还怪他不会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