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子墨子言曰:“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馀也。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
周日的早晨,一切都是心静的清醒的才最是重要的,读书学习哪怕仅仅是一个段落,也要把心得体会流水账敲打出来完成自己的打卡任务。
国家发布政令实施政治统治,就会占用百姓的物资,消耗百姓的利益,像这样方面会有很多,但是为什么又会还去做这些事情呢?(有些个别的君王们)回答说的是:“我需要展示的是攻伐敌人战胜对手的美名,还有(通过战争)所获得的利益(名利双收),所以才这样去做。”
墨子先生说:“如果是仅仅考虑胜利后的美名,那么我觉得这美名其实没有什么用处;如果是考虑战争可以得到利益,那得到的相反是没有比在战争中失去的多。”现在进攻一个方圆三里大小的内城、一个方圆七里大小的外城,攻占这些地方岂能不用精锐部队,岂能不用杀伐血战,就能白白地得到利益吗?杀伐血战中死亡的将士多的计算即使没有上万人,至少的计算也得上千人,然后这方圆三里大小的内城、方圆七里大小的外城才有可能得到。
何况现在即使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需要管辖的大大小小的城邑也得有上千座,分兵把守都还兵力不够;何况有些国家领土辽阔有数万里,甚至是还会有许多地方还没有得到开辟,这样看来大国君王富余的是土地,而缺少的是在土地上劳作的民众啊。所以说(现在发动战争)会让士兵和百姓去白白送死,更会加重全国上下的负担是祸患无穷的;去想方设法争夺一座空虚城市,这也实际上是抛弃自己本来就不足的,却格外看重自己本来就多余的东西啊。若是像这样去行使国家政令措施,就不能说是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核心要务啊!
此一时彼一时,即使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观点,也得注意从实际出发因时而异、因地制宜、抓大放小、重点进攻、全面进攻……等等,还是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