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简书读到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如何才能写出对读者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章,甚是受到启发。
一般来说,作品的内容及思想代表着作者的观点,甚至是作者潜意识的思想及认知。
比如,作者思想意识乐观开朗,那么他写出文章就对生活充满希望,文字优美,文章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是一种享受,不受负面情绪影响,促使读者向往美好的生活。
简书里提到的这位作家,自小就有一个作家梦,他坚持写作,乐此不疲。
有一次,她的母亲问他,你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回答不出。
他母亲告诉他:当你觉得压抑的时候,不妨用被子把头蒙住,放声大哭一场,但是不要在文章里出现;当你有高兴的事情,就要尽情分享,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与你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
后来这位作者按照母亲的意见,不断调整状态,写出来文章也越来越受读者喜爱。
因为大家在读他的文章时,仿佛就是在分享一种美好的生活,指引着读者向往美好的生活。
大家也许还记得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春》。当年语文老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朗读课文的身影,至今留存在脑海里,那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这种文章读起来,陶冶身心,使心情得到放松,疲惫的身躯也会慢慢恢复。
我想这种文章就是正能量吧!
当然,也不能把体现压抑、苦恼的文章完全否定,毕竟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酸甜苦辣咸的各种滋味的表现。
各位作者在创作时,都是在向读者展示一种东西,希望对读者能有一点儿帮助,能够被读者接受自己。
可是写出来的东西,却不会被认可,这也是每个作者的心结。
如何解开这个心结,就需要作者在认知上把握好度,树立自己的写作理念与目标。
时常把喜乐与美好记忆在文章里,久而久之,你的文章也就体现出的欣欣向上风格,充满着希望与阳光。
以上仅为个人浅见,与朋友们沟通,不足之处请谅解。
写于202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