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有书】五天写作训练营就过去了,要说有没有收获,那肯定是有的,但至于收获了多少,仔细盘点了一番后发现说有收获吧,确实有,但具体有什么收获吧又说不上来。
不过想想也是,写作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想有所成就简单来讲就是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写,没有其他捷径。
这五天的课程主要讲的就是拆书稿了,而什么是拆书稿呢?简单说那就是精炼出精华的内容,再结合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让别人能够更直接更明白的了解一本书讲的是什么,能从中获得多少知识。
用一段话总结怎么写拆书稿,那就是:快速读懂书,抓住要点,讲明白精华要点。没错,就是这么简单。但却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我们注意。
都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会事半功倍,读书也是如此,选择自己喜欢并且感兴趣的书,不管从专注还是吸收率来讲都是很好的。
但是,兴趣是无法长期保持,中途可能会受到各种“阻拦”,比方说,别人的劝说“读书没用呀”,或者读书遇到问题受挫等等,所以明白为什么读书就很重要了,在迷茫的时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就是怎么读书了,课程讲到看目录呀,思维导图做笔记呀之类的小方法,其实我觉得这些都是辅助读书的,只要你能快速吸收知识,那怎么样都行。
快速读懂一本书是写拆书稿的前提,也是节约时间成本的首要工作。
然后就是第二步骤了,抓住要点。和怎么读书基本一个意思,利用看目录了解大概讲的什么,但具体还需要看原文,其次就是用思维导图来提取关键字,然后再在思维导图中提取一个主题,三个要点。
为什么说一个主题三个要点呢?因为一本书观点很多,如果太多那就篇幅太长,读者就不想读了。当然,三个要点要具有准确性,概括性和完整性。
另一方面,要想提高读书效率那可能还需要读书方法,我们通常读书要么是朗读,要么就是默读,很少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了,但最快的读书方法是扫描式阅读,我还是可以做到一目十行的,但是!问题来了,我也仅限于看小说,在其他方面也是小白的,所以我相信这种快速的阅读方式。但并不是说快速的阅读方式一遍过就可以了,在遇到难读的书籍或者很好的书籍的时候就需要精读了。所以不能本末倒置,一心想着速度快效率高而忽视其本身真正意义。
拆书稿的模板大体分为:开头,又叫坡道。在我看来类似引出下文的作用,就像滑滑梯一下,嗖的一下就下来啦,纵享丝滑~第二就是主体部分,也叫阐述。主要说明书中主要内容,解读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最后一步就是升华,也叫拔高。仅仅去说明论述作者的观点是不行的,那样和照本宣读没什么区别。那样读者直接就去读书好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简单明了的读懂一本书的含义,真因为读不懂或者想节约时间才会有拆书稿应运而生。所以最后需要以自己的语言去简单明了的表达。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写着写着就容易跑题,以个人观点去写拆书稿,如果文章里带“我”之类的基本上这篇文章就算失败的了。课程老师打了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莫言讲我觉得怎么怎么样说不定有人听,但你不会。
太真实啦,这让我想到了同样的胡话有钱人说的就会被赞同,而屌丝只会被说又在这吹牛呢。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哈,开头部分要引起读者的共鸣以及生动有趣,这样才不至于让读者在开头部分就读不下去了,主体部分也一样,不能死搬硬套,拿目录去糊弄人,这样让人感觉这个拆书人很没意思。
那么为什么要写拆书稿呢?因为写拆书稿的前提是要读懂一本书,那么自己读了一遍,并且提取精华,自然就吸收了知识,久而久之就储存了不少的知识量。另一方面,这也很好解决没有素材的问题,看的多了素材也就积累了,就不会出现写作的才思枯竭。还有就是大家最关心的一点那就是赚钱快啦。
好啦,这就是这五天学习的内容,学习到的东西要进行输出,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写完后思路明显清晰了许多,印象也加深了。这就是写作带来的魅力,让我们冷静思考后再写出来,进一步加深巩固,让自己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