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们的信第一百零三封:认识你自己(二)。
硕硕、畅畅你们好:
咱们继续《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今天接着昨天的话题,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就跟照镜子一样,无法看到自己的全貌,哪怕是你有很多镜子。也就是说,我们不大可能对我们自己有全面充分的了解。所以我才强调认识自己,自我构建,自我完善他就是个过程。还是拿我们自己举例,你每天都在成长,身体不但不断变化,心理上也是每天都会有所不同。你自认为非常了解与熟悉自己,不还是会做出一些自己也想不到的事情吗?一般人都会有,我当时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的记忆吧。
我们能对自己了解多少,不也是来自我们自己的经历吗?就好像我们介绍自己,不也都是在讲我们的经历吗?其实我们自己的本质可能就是,以你的身体为载体的我们的经历。我们的身体经历了什么我们也就成了什么样子。你的所思所想,没有一个是自发产生的。不是来自被动经历,就是主动学习。那个比喻我认为很形象,我们就像一张白纸,能成为什么样子,都在于上面画了什么。但这张纸是谁都可以画,你自己可以,周围的人也可以,就算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人还可以。只要是能对你造成影响,就都会在你的画纸上留下痕迹。
认识自己我想很难,我们总是会沉浸在具体的事情当中。我当下的感受如何,我又有了什么样的欲望。而很少会留出时间去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总是会不自主的执着于外物,少于对内心的关照。你们可以回想一下,你们每天都在想什么?是不是都是在围绕外物的思考。不管是人,物或是事,总之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就像是一只被拴上绳子的牲口,不得自由。
虽然难,但我们还是要做。因为我们人类之所以跟其他动物有很大的区别,不就是因为我们有自我意识吗?而这个认识自己的过程不就是在创造自我意识吗?就像我一直强调的,自我构建,自我完善,他就是一个强化自我意识的过程。虽然我们总说我,但什么是我,也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我们定义一个事物,无外乎就是从外观和功能两方面来说。我们人的外观就是我们的身体,而我们的功能呢?我们有什么用?如果是一件其他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对我们人有什么用来定义。但定义我们自己,要用什么主体来定义呢?总不能说我对我有用吧。那就只能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定义,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有什么用呢?这谁哪知道。有没有一个造物主来告诉我们。我们只这个地球上众多生物中的一个而已。之前没有人,之后也不会有,我们跟其他动物一样,只是阶段性的产物。
那思考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做任何事情非要有用吗?这个用的主体又是谁?如果主体是我们自己,那只要我们想,那就有用。至少是实现了我自己的目的。相对于我就是有用的。而是否对他人或是什么外物是否有用,那又与我何干。
认识我们自己跟认识这个世界其实是一样的。我们本身就是这个世界当中的一部分,而且认识自我也需要在我们跟外界的互动中完成。人活着是个过程,认识我们自己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我们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
说了半天如何认识自己呢?我想还是要把自己放入到具体的事情中。也就是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认识自己。你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外界产生互动,有了互动你才能感受到我们的存在啊。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你不能完全的被外物牵着走,而是要留出足够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反省。在过程中不但要感受外界的变化,也要察觉自己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既然是过程,那么变化趋势就也反应出了一定的信息。
在这里插几句,人总是要有所信仰。双汇减少分红,万科不分红。首先我还是会坚定的持有,你只有相信,才能做到。我相信我们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需求。同样到什么时候,也还是都需要有企业为大家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对于未来的判断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已经发生的却是确定的。之前做的不错,那么在没有犯重大错误前,你就没有理由怀疑什么。现在不是某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体周期就到了这个时候。这时除了等待还能做什么呢?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坚守自己的那份信念。那句话非常对,悲观者可能正确,但是未来是属于乐观者的。
再回到认识自我的话题。其实我也不能完全的认识自己。只要是我们还活着,那么对于自我的认知就会一直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