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是梁实秋所写《雅趣生活》当中的“论友谊”和陈平原所写《文学如何教育》中的“文学史、文学教育与文学读本”。这让我想起了过往的生活和现在的工作。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在汉语言文学当中学习中国文学史,老师选用的是洪子诚的书,从来没有想过,文学史作为课程设置还会有不同的体例、有不同的编排和不同的读法。那个时候的学习就像是陈先生所写的,大都只是知道了流派 知道了其中顶尖的代表人物,但是对于作品却很少真正的沉潜把玩,固常识丰富,趣味却欠佳。
但那个时候就像郭敬明说的一样:“朋友就是全世界”,我们每天上课一起占座位,一起擦手机,一起聊天,一起谈恋爱。那时,我们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未来,也没有考虑过现在,更没有想过中国文学史那么庞大而又那么遥远的话题。
梁实秋在文章中说:“试想一想,如有银钱经手的事,你信得过的朋友能有几人?在你蹭蹬失意或者疾病患难之中,还敢登门拜访乃至雪中送炭的朋友,又有几人?你出门在外之际,对于你的妻儿弱媳照顾有佳而又不照顾的太多者,又有几人?再退一步,平素投桃报李,莫逆于心,能维系长久于不坠者,又有几人?总角之交,如无特别利害关系以为维系,恐怕很难在若干年后不变成为路人。”时光的河入水流,恍然之间我们都已成为奔4的人了,年少轻狂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是现在回过头来,当真的有事的时候,再去想一想梁实秋笔下所写的这些人都在哪儿呢?真的能找出来的又有几个?但能找出来的那几个一定是真心实意,在时光的交替当中依然历久弥新!
所以我在想:对于文学史恐怕也是这样。在熠熠生辉的中国文学史上,那些顶尖的、极具代表性的、极富个性的作家就是这一部历史的最好的朋友。他们和文学史门当户对的共生共长,就像孔子所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只是,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思考,无论你是否从事教育工作,作为一个个体,作为一个家庭的一员,也许你有责任也有义务让你身边的人,去了解那个近似万花筒的阅读书库,它不局限于文学、经济、文化、艺术、思想教育等等,因为生活当中的“文学课堂它的重点是打开思路而不是提供结论。”
所以我在想,也许我应该用群文或者整合性的阅读方式去触突文学学习的神经,让每一个期待的眼神都能获取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