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男主人公若槻,是日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负责理赔的主管。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因为一件理赔案件,让自己面临被追杀的环环险境。
这个案子的开端就很莫名。一个男人打电话投诉服务人员,却点名要若槻去他家协商,而此前若槻与这个人并不相识。但是,基于职业要求,若槻还是欣然前往。
那是一个很大、但又很残破的黑屋,里面充满浓烈的腥臭味。约他的男人比若槻还晚到家,他一边道歉一边开门,把若槻让进屋坐下。话题还没开始,他就让若槻帮他拉开后面的门,说是要看看儿子在干嘛。
门拉开,惨烈的一幕让若槻失了神,那是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吊在房梁上,正下方弥漫着还未干透的尿迹。
等回过神,他望向男主人。令他惊讶的是,这个男主人竟一副观察的眼神、毫无情绪波动地看向他,在眼神交碰的一刹那又迅速地躲开。
若槻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男人杀害了小男孩。作为第一证人,他将自己所见所闻包括自己的怀疑都告诉了前来的警官,警官也对这个男人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他们的怀疑是有理由的。因为这一家前不久刚刚买了三份巨额保险,被保险人分别是一家三口。虽然家境很困难,但夫妻二人一直勉力交着保费,那可是每月高达六成多日元的支出啊!
因此,无论是若槻还是警方,虽然觉得杀死自己孩子这件事让人很难接受,但是骗保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男孩看似自杀,但极可能是男人杀了自己的孩子,以获得巨额赔偿。
若槻回到保险公司查看资料,还有了新发现,原来这家的女主人是二婚,男孩是她与前夫生的。这个情况更让若槻坚信自己的推断。
杀人倾向这么明显,保险公司肯定不会立刻赔付,只等警方的结论。然而,这个结论却迟迟不来。男人每天都到公司来索要赔款,搞得若槻心烦意乱。
他想证实自己的推断,就回母校把这件事与搞心理学的导师、专家,还有学心理学的女友惠子一起探讨。大家都觉得这个男人是心理变态,是一种反社会人格。那个搞犯罪心理学的金石甚至提醒若槻,他已经成为凶手的杀戮对象。
这个结论让若槻更是焦灼。有一天,那个男人听到他说还不能赔付时,竟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自己的手指咬得血淋淋的,这更让若槻心惊胆战。
就这样熬了一些时日,本以为凶手会落入法网,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总部的赔款,男人与妻子如愿得到了500万日元的保额。若槻震惊不已,难道就让杀人凶手这么白白得逞?
可是,警方回复他说,经过调查,这个男人有不在场证明,而且小男孩死亡现场所有的痕迹都证明是自杀,排除了他杀。
若槻绝不信。但是他不是警察,也改变不了赔偿的结果,只能回到正常的生活里。他没想到,更多离奇的事在等着他:
女友养的一只母猫和它的6个孩子被人砍掉了头,头被人用袋子装着放在他家门口;警告过他的金石教授也被警方发现被人残忍截肢杀害;家里还经常有不知名的无声骚扰电话……
一定是这个男人以为之前是自己在阻挠赔付,所以才会这样。若槻想。但是,现在已经拿到赔付了,他有什么理由还这样呢?而更让他一直迷惑的是,为什么这个男人选中了他作为目击证人?明明素昧相识啊!
种种迷团如伦敦上空总也驱不散的雾霭,每天环绕着若槻。他快成酒鬼了,也睡不好一个安稳觉。
不曾想,没过多久,这个男人竟在工厂发生了事故,被机器绞断了四肢,在医院痛苦不堪。事已至此,若槻以为,至少对男人也是惩罚了,自己的生活也该安宁了。
然而,他又错了,最危险最惊耸的事情还在后面。
后半部分才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除了案件被一层层剥开,还有原生家庭理论、梦的解析、犯罪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等多重分析的交织,让读者看到的不再仅是血腥和残暴的行为,而是引发更多深层关于人性多维度的思考。
性本恶还是性本善,更是这本书贯穿始终的一个探讨主题。
小说最反转的地方在于结尾,若槻因这一案件,让深埋自己内心几十年的一个童年阴影得到疗愈,他在内心终于与自己和解。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然而,彼伤治愈,此伤又将何往呢?
《黑暗之家》,作者:(日)贵志祐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