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简洁,干净利落,是每一篇好文章的基本标准。
读这样的文字,更是一种让人浑身舒畅的美好享受。
那如何写出优雅流畅又不失简洁的文字呢?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科学家斯蒂芬·平克,在其著作《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里,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写作风格的指导。
其中,有四个写作原则,是我们平时忽视但却异常重要的细节。
一.少用模糊词汇
何为模糊词汇?诸如“据说”“显然”“几乎”“某种程度上”“十分”“特别”之类,都属于模糊词汇之列。
我们除了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它们之外,其他场景能避免则避免。不然会带来不好的暗示,引发争议。
同时,这些词也容易造成语句累赘和美感缺失。
比如,如果让你写封告白信,提到“我特别喜欢你”,请问“特别喜欢”是有多喜欢呢?
假如去掉“特别”,像这样写,“我喜欢你,就像春风爱上大地”,是不是文字简洁流畅之余,也让对方具象地感受到了你的炽烈情感?
无需太多修饰词,也能让读者动容,这才是“大道至简”的境界!
二.避免不必要的抽象名词
这里主要是指两类滥用的抽象名词。
一类是“性、度、力”,如我们常看到或听到的“科学性”“相关度”“沟通力”等等。这类词会给人一种假大空的不好观感。
所以,文笔好的人,会进行巧妙地处理。
举个例子,若要描述一个人沟通能力好,有的人会写“这人有很强的沟通力”,但更好的表达应该是“这人善于沟通,商务谈判能力无人能及”。
另一类是官僚体,常见的有“问题、水平、观点、模式、主义”等。
来对比感受下——
“我们不应该陷于形式主义,要落实实践,开拓创新”,去掉“主义”,改成“我们不应该拘泥于形式,要落实实践,开拓创新”,读起来是不是更顺口?
三.去掉僵尸名词
写作中,我们常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名词化”,即将动词变成名词。
譬如,“选择”变成“做出选择”,对应的句子由“我选择去桂林旅游”变成“我做出选择,要去桂林旅游”;
“决定创业”变成“做出创业的决定”,对应的句子由“他决定创业,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变成“他做出创业的决定,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
发现没有,动词变成名词后,不仅失去鲜活的力量,和动作发起者的关联也被削弱,还显得语句啰嗦,写作中必须忌讳。
四.不要陈词滥调
每个人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像在看一出戏。若是老是不断重复熟悉老旧的套路,势必会让他们觉得无趣。
这就需要我们在行文过程中,尽量使用新鲜、言简意赅的词,来代替那些让人反感的陈词滥调。
还记得学生时代写作文,我们常爱用一句谚语—失败乃成功之母。毫不夸张地说,这句话已经烂大街了。
如果你大学毕业后,还把这句话用到文章里,估计你自己心里都会过意不去。
一个好的写作者,会把旧的东西重新包装,写出新意。
最后,向大家推荐知名网络作家和菜头,他的文字简练干净,能不用“的”“了”等虚词的地方,坚决不用,所以文章读起来清爽利落,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