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过张文亮的一首小诗,名字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印象深刻。现将原诗附上。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张文亮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最早读到这首诗,是在一个育儿类公众号上,当时就很喜欢,觉得作者的构思精巧,文字简洁,比喻新奇,意境美丽,而又寓意深刻。我自己在育儿这方面是有很多失败的经历的,但孩子现在的成长,我还是比较欣慰。
诗第一节,交待上帝给“我”一个任务,“我”对待蜗牛的态度。当“我”牵着蜗牛去散步,因为它太慢,“我”毫无耐心,总想用尽各种办法让蜗牛跟上“我”的步伐,而这一切都是徒劳,蜗牛虽然很努力很努力的爬,但还是很慢很慢......,并且对“我”非常地抱歉。我不禁佩服作者比喻的准确和精巧。蜗牛多像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无法跟上我们的节奏,而我们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和包容,我们总是催、催、催,但孩子还是做不到,于是我们就生气,就责备甚至打骂,我们以为孩子是故意、是无能、各种标签贴,却从没想过,他们已经尽力了,我们所做所为不是拔苗助长吗?成人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功利和无知且自私。那又怎么样呢?诗也读了,感悟也有了,印象也深刻了,可是我们真正地照着所读去修心了吗?去做了吗?没有。因为我们被世俗缠绕,慢不下来。是真的被世俗缠绕吗,不是,是我们已心亡。现在孩子大了,一切已成型,他们可能成长成我们的样子,又该怎么办?一代一代,一辈一辈,循环往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现在理解到这样的话:我们想让孩子长成什么样子,我们自己就要做成那样。
诗第二节,写“我”对蜗牛放手后的奇妙感受。“我”去问上帝为什么要给我这样一个任务,但没得到上帝的回答,“我”也不管了,跟在蜗牛后面生闷气。但当“我”走在它的后面,让它带着“我”的时候,奇妙发生了。“我”闻到了花香,感到了微风,听到了虫鸣鸟叫,看到了星斗,这一切带来美妙的感觉。我们有多久没有回归到大自然,没有去感受美景美情,我们的眼里心里都是物质,房子车子票子。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我发现,我们失去了根本,可能这个根本就是美好的人性吧。
诗的结尾就两句,用反问句回答结束全诗,点出中心思想,“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非常地简洁精巧。我们都知道要向孩子学习,跟孩子一起成长,可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而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