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先生回家说昨天和孩子姑父聊天,因为他家孩子的事,老泪纵横。问起缘由,他家娃马上高三,连续几次模考都不理想,特别是数学和英语刚刚及格,这下家长和孩子都很焦虑。
升高中时,他家孩子考了全市第50名的好成绩,好多名高中来要人。最后选了最好的高中,他父母托人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尖子班,这孩子在尖子班一直很吃力,老师也曾经劝孩子到普通班,可能更好,只是很多原因,一直在尖子班。
他不够努力吗?早上7:00之前到校,下午晚自习结束之后还要去补习班继续学习一个小时,回家已经差不多11:30,周而复始,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在我们传统是思想里,宁做凤尾不做鸡头。在“鸡头”和“凤尾”的选择上,我周围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做“凤尾”,因为凤尾会有更高的视野,更丰富的资源,更广博的见识,更大的舞台。
那时候,中考的好成绩给了孩子和家长极大的信心。他们一心想做“凤尾”,很笃定地认为进了牛校,好老师、好同学、好资源都会助他更上一层楼,没想到不仅被同学实力碾压,还常常被老师忽视。他完全丧失了自信心,在学霸聚集的班上,考验的除了学习还有心里承受能力。
一次次的排名,父母的期望,大量的作业,已经没有思考的空间,拖着疲惫的身心,机械向前走。
有时候,我们换一种思维,换做鸡头。情况会不会不一样呢?他的成绩在普通班上可以做到前5,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学习动力的产生,好的活动,资源,机会老师也会优选考虑他,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能在更舒服的环境,更自信、笃定地做更好的自己,对孩子而言,这才是最快乐的。
鸡头也好,凤尾也罢,有时候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明明实力不足,还要竭力而为,耗尽所有的自信和能量,剩下的就是碌碌无为的一生。
已至不惑之年,才发现自信心贯穿我们的一生。那些想做不敢做的事,想追不敢追的人,都是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能力,一直不敢付诸行动。
对孩子而已,自信心更重要,因为他要成长,会面临很多机会和选择,自信会让他走的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