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锅炉一次风量异常波动问题的分析认识、教训与改进计划
一、问题分析
1. 参数监控失职
作为当班司炉/主操作,对4#锅炉主风室两侧风量差异(左4.2万、右4.6万)及一次风机电流波动未及时关注,分厂多次提出后仍主观归咎于仪表故障,未主动排查设备运行状态,暴露出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不足和责任心缺失。
2. 冷渣机管理不当
日常仅依赖中间排渣口对应的冷渣机运行,未严格执行冷渣机切换制度,导致炉膛右侧大颗粒矸石长期堆积。未结合风量波动与排渣量变化的关联性分析问题根源,反映出对设备运行逻辑的理解不足。
3. 输煤系统监管缺失
对破碎机破断销断裂、衬板间隙过大等问题未主动介入监督,导致大颗粒煤进入炉膛。日常抽检流于形式,未落实入炉煤粒度监控要求,暴露与输煤单位协同作业的脱节。
4. 历史教训未汲取
2024年12月29日4#锅炉结焦事故后,未深刻反思参数异常与事故的因果关系,同类问题重复发生,说明安全风险意识薄弱,整改措施执行不到位。
- 二、吸取的教训
1. 参数异常是事故前兆
风量偏差、烟温烟压波动等参数异常是锅炉运行状态恶化的直接信号,必须第一时间分析排查,杜绝“等靠推诿”思想。
2. 设备管理需动态调整
冷渣机切换、破碎机状态检查等操作必须制度化,避免单点运行导致局部问题累积,需结合运行参数动态优化设备使用策略。
3. 跨部门协同至关重要
输煤系统与锅炉运行关联性极强,需建立煤质粒度实时反馈机制,强化与输煤单位的联合巡检,杜绝信息孤岛。
4. 责任心是安全核心
参数监控、异常上报、主动干预是司炉岗位的基本职责,任何麻痹大意均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三、自我处罚措施
1. 经济处罚:自愿接受分厂考核,扣罚当月工资1500元,以示警示。
2. 书面检讨:提交本次事件深度分析报告,明确个人失职环节及改进方向。
3. 义务巡检:连续两周每日提前1小时到岗参与设备巡检,重点检查破碎机、冷渣机及风室调节阀状态。
4. 培训补课:主动申请参加锅炉燃烧调整、故障诊断专项培训,并通过考核。
四、今后工作计划
1. 强化参数监控与分析
每小时记录:主风室风量、烟温、氧量等参数,偏差超过15℃或1000m³/h时立即分析并上报。
建立台账:记录异常参数及处理措施,班后会组织组内讨论,形成闭环管理。
2. 规范冷渣机运行管理
-每日切换:严格执行冷渣机切换制度,每班确保2#冷渣机排渣时间≥1小时,监控差压≥0.75kPa。
排渣监控:每2小时检查输渣皮带矸石粒度,发现大颗粒(>30mm)立即联系输煤单位核查破碎机状态。
3.深化输煤系统协作
每日核对:交班前与大行公司确认破碎机破断销状态及煤样筛分数据,留存影像记录。
联合巡检:每周参与输煤系统检查,核查衬板间隙、破断销台账,问题当日闭环。
4.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案例复盘:每月组织班组学习历史事故案例,结合岗位制定风险防控清单。
技术优化建议:研究4#锅炉冷渣机布局调整可行性,减少返料口干扰,提报分厂讨论。
总结:本次事件暴露了参数监控、设备管理和责任意识的多重短板,本人将以此次教训为警示,严格执行防范措施,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确保锅炉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