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立之前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大混乱,士族和军阀轮番争夺权利,到了北宋就吸取之前的教训,依靠寒门出身的文官治国,军事上也依赖文官,遏制武将的权利,因为文官本身依附于政权,不会有意愿和能力推翻政权,避免了前朝教训的重演,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但是相对于第一帝国的事功制度,北宋的制度缺乏效率和战斗力,对内要花钱养大量冗余官员,对外要花钱买和平,财政有很大压力甚至入不敷出。这是赵顼找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虽然赵顼和王安石以坚定的信念推进变法,但是过程仍然一波三折,最终以失败告终。有三个原因占主要因素。
首先,新政的颁布在朝堂上争论不休,由于缺乏理性辩论的平台,如列数据,争论最终都变成了道德审判,变法派和保守派都变得极端,能够中和双方观点的理性声音也彻底被淹没。其时变法派的领袖王安石和保守派的领袖司马光都是道德高尚之人,之后双方的继承者在打击异己方面就没那么手下留情,这也一定程度导致北宋灭亡。
在政策的执行上,新法设计的初衷考虑到保护农民的利益,并与政权达到双赢,赵顼和王安石也严令禁止强行推行新法而伤害农民权益。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员仍然强行推行新法,结果新法减轻农民负担的初衷没有实现,反而加重了负担。纠其原因,上面有了政策,下面就会拼命响应,迎合上意,以达到升迁的目的。
再往深里追究,就到了变法的出发点,从来都不是为了保障农民的权益。也许王安石们怀着文人忧天下的精神希望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自上而下的变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护社稷。所以在变法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受了损害,王安石认为是变法的阵痛,可以忍而且必须忍,而一有了损害社稷的苗头,则必须马上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