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自力到外力的加速变化
断舍离首先是一个断与舍这种自我肯定、恢复自信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里,人的观念会不知不觉的发生变化,你会发现一直以来以为是自己的观念的东西,其实是来源于父母或者是身边其他人的影响。通过不断的舍弃物品,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本身的价值观,然后慢慢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最终形成肯定和相信自己。不仅是自己,就连整个世界都变得可信了。
必要的东西只出现在必要的时候,并且只需要必要的数量,这样就相当于从自力的世界进阶到了外力的世界。只要在看得见的世界行动起来,就会对看不见的世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关于“碍事”这个词
生活中阻碍着我们行动的原因常常来源于各处的小压力,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日积月累的压力,人就会慢慢变得烦躁不安。
如果有东西只是在某一瞬间让你觉得碍事,那就要在发现的当时就把它们一一击破。这有点类似于三秒法则,就是如果你突然想到了一件事,然后它是在三秒钟之内就可以去做的,那就马上去解决,不要拖延。
如果有一样物品或者事情,让你觉得当下有点碍事,比方说直觉上感觉怪怪的、有些不舒服,虽然最后理性思维可以把这种直觉敷衍过去,看起来好像是把这种异样感从表面上消除了,但其实没有必要去消除这种异样感。直面它、进一步思考让自己产生异样感的原因、采取行动、从而把异样感去掉、卸下包袱,这样就不会徒增多余的压力。
所以我们不要否定异样感,而是要正视直觉带来的感觉,尽量除掉那个直觉上感觉碍事的东西。
三、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
我们所谓的“拥有”其实是一种错觉,所有的物品都是我们从地球手里借来的。保持这种观点,就能在对待物品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涌出珍惜感谢和敬畏之情。我们要尽情的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当缘分尽了的时候,就潇洒的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任何的一切事物都能做到如此,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断舍离了。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要意识到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斩断用不完的物品、多余物品的流通。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要让物品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的不断的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不断的重复断与舍,挑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物品,让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的少量物品,能够各得其所,这才是美感。
通过施行断舍离,可以让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慢慢融洽起来,不断的提升自我肯定,通过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同时也整理自己,这就是人生该有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