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田园劳动实践活动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把这三个词语联系起来了。
自从田园劳动我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栾树,枫叶,萝卜。我辅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秋天的美景,这个秋天的美就不断地映入眼帘,走进内心,让我内心不断地产生欢喜。
我以前最反感实践活动,觉得太耗费精力,而且看不到孩子的成长点。从我自己组织这次田园劳动和深度参与孩子们的艺术节的活动之后,特别是艺术节,为了做一副作品,我开始收集资料,带孩子去收集叶子,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发现原来叶子可以这么美,我开始醒悟。 发现美的能力的培养就在每一次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感知生活的能力来自于我们的引导。
有的孩子天生对生活的敏感度就很强,他们光是读书就可以联系到自身有感同身受的感觉,所以也能把读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发现身边美的能力也更强,他们能深切地感知周围的一切自己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但是大部分孩子都需要我们去引导和培养他们感知生活的能力。如何培养呢?只是靠上语文课和习作课吗?显然不是,是生活!!!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这样说:“是生活即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假的教育”, “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大社会里去。“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教育即生活”。生活教育使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血脉相通。”
当孩子带着目的性去参与实践活动过程得那一刻起,孩子们便开始感知生活,发现生活了……甚至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孩子们还会说:“妈妈,你看那片叶子多漂亮,我们把它采回去吧!”从发现一片片与众不同的叶子开始发现美。一旦有了发现,孩子们的习作才有话可写。
家人们,不要总是怪孩子们习作无话可说了。好的习作从实践开始,从培养生活的敏感度开始,从引导孩子们看每天的日出日落,看春夏秋冬的叶子开始,从走过的每一段旅程中:“孩子,你看,你听!我们一起做。”开始。
活动让孩子们有了生活的参与感,有了积累和发现,有深刻的感受;引导才能培养孩子们生活的敏感度。我们自己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即学习”,我们和孩子一起感知人间烟火,共同成长,提升了我们自己生活的幸福感,提升了孩子的感知能力,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