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外交部长沙洛姆等人齐聚一堂。这次他们不是来解决巴以冲突的,而是来出席“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的突尼斯阶段会议,他们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向美国追索在互联网世界中的“信息主权”。美国总统布什今年夏天关于美国要继续控制互联网的强硬表态言犹在耳,约50个国家的首脑和来自全球149个国家的1.1万名代表再次向美国的网络霸权发起冲击。互联网是全球最强大的通信工具,也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专家指出,如果各国不能对互联网的控制问题达成妥协,互联网有可能出现“核裂变”,原本一体的互联网可能分裂成互不兼容的若干网络,这无疑会造成网络世界的“巴尔干化”。
美国掌握互联网命脉
目前,1998年9月成立的“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英文缩写为ICANN),是全球互联网的最高管理机构,它决定着互联网技术的取舍、网络通信协议的制定、域名和IP地址的分配、域名登记与出售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ICANN号称非营利性组织,虽然其下设的由各国政府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多个国家,但都没什么发言权。美国不仅拥有网络域名的专控权和否决权,还拥有世界互联网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支干线间的通信都要经过美国的主线。从安全角度看,在紧急情况下,美国可以控制任何支干线的“交通”,理论上可以拒绝任何人访问互联网。如果美国想在信息技术方面惩罚伊朗,只要在互联网网址上删去目前代表伊朗的域名“.ir”,伊朗就不能再与外界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了。尽管美国一再声称不会破坏这一系统,但在危及自身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控制互联网的实质在于谁对互联网地址分配拥有最终决定权,由于美国创立了互联网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因此美国控制了域名的分配。如“www.un.org”就是联合国的域名,此外还包括“.com”、“.net”等顶级域名以及国家代码后缀,如英国的“.uk”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日本《选择》月刊以发送电子邮件为例说明美国如何通过分配域名控制国际互联网。在互联网上,由线路交点处的路由器识别信件上附加的地址,然后通过一个接一个的路由器把信件转送给收件人。路由器本身是普通电脑,根据传给它的网址信息,分别发送邮件。所以,最关键的不是计算机硬件,而是关于网址的信息。如果网址相同,邮件传递就会混乱。为避免混乱,就必须一元化地管理域名和网址。因此,管理域名的ICANN能够控制国际互联网。如果用电话网络来比喻,ICANN就是控制着全世界电话的总机。ICANN在实际运作中超出职责范围,利用手中掌握的“.com”和“.net”数据库牟利,每年仅注册域名一项业务,就可获得10亿美元的净利润。
目前互联网IP地址总量约为43亿个,其中2/3已分配完。美国占了12亿个IP地址,占1/4强。因此,剩余的有限IP地址如何分配就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切身利益。根服务器是互联网运行的“中枢神经”,谁控制了根服务器,谁就控制了整个互联网。目前全球只有13台根服务器,其中10台在美国(2台由美军使用,1台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使用),其余3台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但这13台根服务器的内容都由ICANN管理。目前来看,美国牢牢控制着互联网世界,其在互联网世界的地位,远远超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美国也正是通过互联网向其他国家传播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从而增强自己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