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3
婺源(一)打铁花
我梦里来过婺源,长篇小说《梅》里早就对婺源的晒秋和摊戏有描写,但今天我才第一次来。
站在婺源街头,和想象的不一样,想象的很亲戚,犹如自己的第二故乡,或者是家。但面前的婺源很陌生,但这里比景德镇轻松很多,至少不愁停车。
原来以为在婺源随处可见晒秋,但此时不是秋天,也未到村寨,见不得也正常。
住在婺源旅游度假村八百米的地方,晚饭后,出来散步,走到度假村门前。
正好可以免门票,索性到此一游。
传言里面有打铁花,没有面对面见过,很是新奇。
刚进去,黑灯瞎火,少有人进出,里面水域很安静,周围霓虹闪烁,往里走百米,人多起来,顺着长长的街巷一直往里走,走了数百米,前面还未到头,原来是沿着水边,只有这一条街巷,两边一个接一个的商铺,进出的人也不多,从门口过一股冷风。
行人脚步匆匆,看样子都汇聚一个地方。传言灯火晚会要开始了。
人越来越多,前面是一个广场,这是人流的目的地了。
左前方是一池水,目测有极目的样子,圆形,中间金黄明亮的水幕,是湖心岛,也似漂浮的人工灯光设置。
右前方是一个六七层的八角塔,塔身变幻着彩色灯光。
众人都翘首相望,我也环顾,不知道众人看什么,面前也无目标可观,就这样在宣泄的人群中等待,或者是等待越来越多人聚拢而来。
有人喊道:“开始了。”
宝塔方向,无人机升起来,玄幻的夜空中,在塔尖上空,出现数百灯光闪烁。
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无人机表演。
控制或明或暗,似有若无,灯光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形成色彩绚丽的蝴蝶、凤凰、宝剑、星環.......
众人昂首以待,惊叹连连。
我也震撼于无人机的奇妙和伟大。
西边无人机表演完,东面水上打铁花就开始了,铁花或如牡丹盛放,或如菊花千丝万缕,金黄火红,黑夜里爆发凸现,浴火凤凰,涅槃重生。
我的故乡也打铁花,我小时候跟着大孩子一起玩。在墙跟刮硝碱,烧木炭,我们那里不叫打铁花,而是甩花篮,异曲同工之妙。
但孩子就托人在城里车床厂找来细碎铁屑。一硝二磺三木炭制作火药一样的土药,再混合细铁屑或铁丝,用废旧报纸包成包,一层一层的压实了放进直径十厘米左右,深二三十厘米的铁篮里,当然这没有统一规制,看他们完全凭经验,熟能生巧而已,如同把式一样制作花篮。
冬天一到,农忙也减轻了,闲暇时日,特别是春节前后,花篮做好之后,找一个胳膊一样粗细,高两米左右的直直木棍,在一个宽敞之地,往往是街心,人容易汇聚之处,地上挖一个小坑,相对固定木棍。
木棍立起来,下面放进地上小坑,上面用铁环套在木棍上端,防止脱落,用一两米长的铁链子栓住花篮。
把花篮的木炭点燃了,摇动木棍,把花篮一圈圈的甩起来,虎虎生风,花篮的木炭慢慢燃烧,把花篮的铁屑融化了,沉淀于花篮底部。
摇木棍甩花篮是力气活,往往由身强体壮的好几个人轮流替换,点燃花篮到篮内木炭完全燃烬,或者铁屑融化,考验制作、装填和摇棍甩篮的功底和火候。
众人好像约定成俗,哪个路口甩花篮,人都齐齐的聚拢而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
花篮刚开始燃烧并不危险,等快到最后,甩出崩散的铁屑才危险,离近了崩溅在衣服上会烧一个洞,落在皮肤上会灼伤。
那时满是热情和好奇,能摇看被看着是一种认可,很是兴奋。但是大孩子往往不会让我们去摇,他们的话说:“小屁孩,滚一边去,棍子都拿不动,摇个毛?”
个子高的和个子矮的或者体弱的都不行,如果劲力小,容易缠绳,铁链缠在棍子上,初期容易熄火,后期容易溅出受伤。
个子高的头容易阻挡甩花篮的铁链子,也容易造成不连贯,人员交替很是讲究,就如同接力赛一样,连贯不起来,也影响木炭燃烧和铁屑融化。看似简单的事情,里面蕴藏着很多学问。
高潮在于最后,全部铁屑融化成坨,积存于花篮底部,这时候往往要最有经验和气力的人掌舵,他大孔一声:“开始啦!”
围观的人下意识的往后退。
就见他跨步蹲裆,双手合力,腰肩合一,肩膀抖动,花篮被甩的虎虎生风,成一个玄幻如意盘,在他头顶旋转。
铁花丛花篮中通红如豆,碰撞在墙上、地上......j溅成一朵朵梅花、金花.....如同夜空星辰流萤,惊艳于夜幕下的村庄。
这是我小时候故乡夜空永远不灭的星辰,也是数百千年传承的火炬,更是乡村为数不多的娱乐。
众人一阵阵惊呼中,铁花盛开,真正的火树银花,摇篮的大汉道:“准备好,快来换我。”
另一个大汉弯腰昂头,进入,无缝衔接的继续释放铁花。
这样交换的次数越多,证明这次甩的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