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杭州机场候机室,听一生意人谈互联网时代做生意之艰难,他说:“你今天在杭州有个好的点子,用起来,明天你发现兰州人民都有了你的点子,也在用,等后天你发现深圳人民在你点子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比你原来的想法还先进,这并不是说我们三个人都想到了这个点子,而是他们两个都在抄我的点子,甚至做得比我还要好……”着眼国内,我们的企业目前正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国际上来自墨西哥、越南、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竞争。在这种局面下,无论我们的企业目标是在国际还是本土市场,都要面临创新的竞争局面。
同时,据研究人员调查,全世界范围内CEO的任期越来越短,有数据显示,如今美国《财富》500强公司的CEO任期不超过5年,因为用不了太长的时间某CEO的战略和战术就被其他人模仿甚至超越。互联网时代,公司高透明度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藏匿秘籍只是掩耳盗铃的做法,惟一的救赎之路就是加快创新的步伐。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创新是研发人员的事、是公司高管的事,与普通员工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我们看到大多数国内公司和政府官员对创新的认识是:过度关注专利数量的多寡,简单地将创新等同于从研发实验室诞生的先进支柱。真实的情况是,创新不应该局限于研发实验室,而是一种生活常态,连办公室的保洁员和门口的保安都要充满激情地参与到创新中。这绝非玩笑,公司90%尘土都是由员工的鞋底带入,只要在办公楼门口铺上地毯或安装吸尘式踏板,就可以事半功倍。再比如,采用全新的识别和安检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安全系数,还可以缩短访客的等候时间,将与保安打交道的过程变成愉悦的客户体验。如果创新是每个人的职责——不仅创新实验室的成员还包括门卫、接待生和销售代表在内的每位员工,类似再细小的问题都可以获得新的解决方案。
所以,今天,我们在企业里谈创新,不需要过多的渲染高精尖的创新(这是极少数人的事),而应该着重于我们每个人自己岗位上的创新,比如说,我们成都有个做实木家具的生产商,他们每年3月份会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大会上会给与会者提供礼物,其实一份《文化手册》,还有一其他东西,需要和一个环保袋装起来,后来有位普通员工就发现将礼物的环保袋太大了,将其改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即可,后来,公司采纳了这一意见,节省了不少成本。再比如,我们熟知的海底捞的“给客户一个惊喜”,去体验过的人大概都获得了“惊喜”,在我们看来,这“惊喜”好像非常的随机,事实上,在海底捞它是有一套完美的体系的,它是员工在具体工作中不断积累、公司通过后的产物,也就是说很多的“惊喜”都是员工不断创新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不把创新想得那么难,那么高大上,认为都是领导的事,高管的事,研发人员的事……事实上,从自己的工作着手,都有创新的空间,关键是企业的管理者要把全员创新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做到创新人人参与,那么企业就会是一家无限靠近完美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