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从小学时反对计划生育跟老师争论被叫神经病至今十几年,我经历了什么?竟有些认可计划生育的社会价值。计划生育不仅是针对平民农民,也是涵盖了新中国参与打天下的军阀,财阀,大家、也就是说无论是胡同口里的小瘪三,亦或是军属大院的大哥大,一视同仁。这对于共和国之初的安稳过渡是有积极意义的!任何一个朝代新建立,免不了对旧日功臣的论功行赏,从资源上或多或少会倾斜于他们,从政策上也会合法合理地偏向于他们,这无可厚非,可若是从子孙后代上形成垄断,这对于社会的活力来说贻害无穷。所以计划生育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控制了共和国初期“二代”们的强大。从贾浅浅事件(就是那个我们尿尿一条线,她尿尿一个坑),到他爸是李刚的官二代,显而易见的事——学阀、管阀、财阀形成的垄断和阶级已经触碰到某种红线了。还好学阀和官阀在当年可能只有一个后代,不然形成网络,如今又是何种局面?我们可以料想到的一种情景:一个村长有四个儿子,大儿子赵豺是管生产的大队长,二儿子赵狼是管治安的书记,三儿子赵虎是管教育的校长,四儿子赵豹是管宣传的主任。如果没有计划生育,那么这个村子的生杀大权务必会掌握在这一家人手中,从生产(经济)到治安(武力),从教育(思想)到宣传(法理),这一家子会成为这个村子的实际统治组织。所以计划生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控制了各阶级“圈层”的形成。贾浅浅从作协除名,可本科毕业的她依旧在刚毕业就成为了某本科大学的老师,以学阀来看,无论民众的舆论如何,从法理上来说贾平凹的女儿已经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小学时反对计划生育是反对其违背了人性之根本。可是,人性真的是好的吗?人都有私欲,为子女谋福利,我们又能说人民不对吗?人民是对的,结果或许未必好,所以只能从制度的角度来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制度的层面来说是应该没有感情的。《马太福音》里有“他拥有的,还要加倍给他,让他多余;没有的,要将他剩余的也夺过来。”这就是人性。人性的其中一面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所以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我们在积贫积弱的时候,就想过公平,人民想要基本的公平。这是底层人民最朴素的愿望。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每当我听见底层人民说着“人口红利”这个刺耳的词汇的时候,内心是酸苦的。“人口红利”,本质就是人民不值钱,在被当做牛马,还能为高位阶的人名考虑的时候,我知道了这个民族的底色。每当批评家疾呼“年轻人怎么这样?”的时候,很少见评论家问一问“年轻人为什么会这样?”我小时候喜欢做批评家,现在略感自身不足,连评论家都不足。只想做一个传声筒,把自己能看见的,能听到的,记录下来。尽量客观,尽量刨除我作为个人的特性。从反对“计划生育”到支持“计划生育”,这些年我究竟经历了哪些?又看到了哪些?我感受到了——“损不足而奉有余”,我看到了强者愈强,弱者越弱。我感受到了圈层的不可逾越,即使她坐在对面,你也会对他的逻辑感到局促和匪夷所思,她也会对你的思想境界感觉浮夸不真实。两极分化,这就是阶层固化,人们能看到上层世界的美好生活,但触摸不及。触摸不到,遥不可及,所以甘做牛马。那么除却人道,还有别的路吗?“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乃天道。在阶级愈发固化,甚至凝固成一块混凝土圈层的时候,期待既得利益且可定价者们的自我净化已经成了期待救世主的弱者文化信徒。社会活力,在内部达不成统一战线的时候,只有两条路。要么对外发动战争,要么
丧钟为谁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