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修行在于称己

夜太深,层层叠叠的黝黑里泛着莹光,今晚没有月亮,唯有红炉蚁酒。就这样静静地安坐于黑色的夜⾥,任由思绪纷乱,散落成⿊⾊的蝴蝶。越是成熟,就越发现,在这世上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有些事情注定只能自己承受。阅尽千帆,最高级的修行在于称己,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多少风中幻影成像,那些藏不住的崩溃不过只是伤痕,而那些藏起来的崩溃,最后都会变成荣耀的勋章。

实在太过耀眼人,一朝跌落,常遇到的境地就是人人都恨不得上去踩一脚,因为人性贪婪的本质太过于丑陋,它总会让卑劣的人,肆无忌惮地去践踏人心善意的忍让。人生有诸多苦难,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扛住生活的毒打,绝大多数人会在困境中丢盔卸甲,宁可随波逐流或者绕道而行,事到终了,人至枯木才会发现,所有的心怀侥幸,不过是蹉跎了岁月,辜负了自己。思想能塑造生命,我们所说的话,也将变成生活经历回到自己身上。而一个人,一辈子的幸与不幸,其实因果都藏在自身的行为里。生活中任何的突然都是有迹可循的,只要仔细体察,就会发现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

这世间哪有什么偶尔的口误,有的只是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真心话而已。人不能惯,情不能盼,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如果手段不干净的话,那么目的也会变得污秽不洁。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利不尽不知谁聚谁散,那些卑劣的人只会欺负弱者和亲人,因为他们知道,弱者不敢回击,亲人不忍回击,他们能欺负的不过是别人的软弱与善良。最终他们能得到的只有一段段僵死关系,在冰冷、窒息、貌合神离的忍耐和拉锯的过程中,明明有那么多暗火在燃烧,相对而坐,却已然是心如死灰,无话可说。

物质上的贫穷容易改变,可精神上的匮乏却是根深蒂固,而是非则来自人心的相互戒备。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所有人都会有自卑情绪,它们区分旁人的方式是会为自己的行为和努力设立种种的限制。生活的假象就是智慧往往是在已无用武之地时,才来到我们身边,而事实的真相则是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别,不在于物质上的富足与匮乏,是在于思维和认知上的差异,认知水平越高,越能看透事物本质,做出理性分析,看得更高,也走得更远。而认知水平越低,越是容易困囿于自己的世界,看不到自己的世界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恍惚间,心忽然空如旷野,只听见大风呼啸的声音,人只有见识过人心凉薄和关系潦草,才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正在被厚待。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因为生活就是偶尔做做梦,然后日复一日地奔波。道理虽然很简单,但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的人,却总是本能地去追逐离开我们的东西,同时去逃避追逐我们的东西。尤其当荣光岁月眼见着随风而逝,人们更加喜欢追忆过往的零星峥嵘;仿佛只有活在过去,才能表达对当下的不满。可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人是会生病的,关系也是如此,总会出现一些裂痕。所有的关系都不是没有任何“疾病”,我们如何与这些“疾病”相处,如何应对那些不满和失望,才是问题真正的关键所在,而那些曾经我们很在意的裂痕之处,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止言是上等智慧,止心是上等自律,如果内心总是被垃圾情绪填满,迟早有一天会把自己压垮。正所谓: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心不死则道不生。倘若穷途末路,那便势如破竹,因为所有大彻大悟之人,都曾无药可救过。其实,无论什么关系,当情分被消耗殆尽了,缘分便走到了终点,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再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没有谁对谁错,把错归结于自己,然后礼貌地退场。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从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愿来生不见、不欠,亦不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家好,我是tris,今天是我早起写作的第三十七天。 叔本华曾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tris阅读 204评论 0 1
  • 01 说起高情商,如果你的理解是会说话,不得罪人或者办事圆滑,那还停留在入门级别。 而最高级别的情商,就三个字:“...
    职场木沐说阅读 1,556评论 0 2
  • 人们都明白,两人之间的感情分多个层次,从相识到好感、喜欢、爱情、亲情。一个理想的关系,莫过于在有好感的阶段追逐,在...
    丽孜阅读 734评论 0 6
  • 梁言相劝: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在《YTL人生系列汇报》的前两篇中...
    梁言相劝阅读 540评论 0 1
  • 断 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 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 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
    聼雨斋阅读 49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