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年纪,回头发现读了不少书,但有些记忆却很模糊,有些只能记住个大概,距离学深悟透弄懂的标准差距很大。
远的不说,就以近3年的读书数量来讲,纸质书少说也有近百本,加上各种电子书籍,200+肯定是不在话下的。但闭上眼睛想一想,又有哪些留下深刻印象的呢?少之又少。
其实想来这也很好找到原因。书虽然读了,但仅限于草草读过了,是否认真思考、仔细回味、深入浅出探求其中道道,还有很多功夫没有用到。
譬如说读《毛选》。从读研开始,我就已经在读这套书了。这么多年来,一度把它当作了工具书来读。一遇到什么困惑,就在里面找方法。
但如果让我闭上眼睛,说出个一二三来,我还真没那个本事。我想原因在于我只是片段地学习了其中的章节,还没有成体系地研究这套书,对于贯穿其中的方法论有所认识,但从不深刻。
说到底,还是书读少了。有些经典的书,需要反复读反复品,只有把时间用到了,才能慢慢体会蕴含其中的真知灼见。
当然,重复读书并非一字不漏地从头读到尾,那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意义的重复。每读一遍,我们都应该在理解认识上更深一层,这才是真正有用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