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孩子 挑战》有感

不管是上学和上班之后,我们都一直在听民主、自由与平等这样的字眼。类似于一个口号,没有认真思考体会过民主、自由与平等到底意味着什么。没想到在读这本讲书的开篇,就让我眼前一亮:“平等,就是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力。平等,并不是相同一致!平等,是虽然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性格上的差异,却有权利享受同样的尊敬和尊重。”

清楚记得我小时候对大人谈论的话题感兴趣插嘴说话时候,父母会说“小孩子懂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我们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听完这些我就是再有想参与的念头也会被打消,并且心里想着“切,有什么了不起,总有一天我也会长大”默默的离开,自己玩去了。现在当我有了孩子,我不想让他有我小时候的感受,所以我会让他参与进来,人生而平等,不要因为孩子小就不给他说话的权利。虽然孩子的建议不一定被采纳,但是参与进来会让他感受到被尊敬和做决定的权利。试想如果我们是孩子现在的年龄能否达到孩子的水平?我觉得未必能有,毕竟我们小时候接触的和现在孩子接触的相差甚远。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不要老是一副我是你老子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孩子,要懂得尊重和理解。

书中讲到“鼓励”我再用自己和孩子的一个真实案例跟大家分享鼓励的重要性。复习英语的时候,因为不会读孩子产生了急躁的情绪,并且他很抗拒,不会让他产生挫败感,他哭着说我不会读,我不想读,我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英语?我大脑飞速旋转应该怎么处理这个局面,我举例说我们出去旅游时候用英语与人交流、告诉他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但是显然这根本无法平复挫败感给他带来的情绪,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我想到了鼓励,话锋一转看着他说:“儿子,你只看到了你不会的一面,你有看到你每天坚持英语阅读打卡的毅力吗?你知道你一共坚持了多少天吗?你知道妈妈觉得你自己能独立完成这个事情是多么的厉害吗?”当我说完这些时,他的哭声消失了,用他诚挚的眼光看着我,停顿了几秒后,委屈的哭着说:“谢谢妈妈鼓励我”我当时抱着他热泪盈眶。书中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我经常在孩子犯错以后立即指出孩子的缺点,没有给他继续尝试的机会。孩子小的时候希望自己尝试干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我们家长往往是怕他干不好而剥夺了他们干事的权利。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受挫。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一次做不好没关系,可以让他不断尝试,给他更多的信心,他会自己做的很好。孩子小的时候出去玩滑梯,我经常会提醒他:“在小朋友后面排队。”“不要碰到别的小朋友”“小心,危险”“等小朋友滑下去再滑”经常说类似的话,怕他受伤也希望他遵守规则,不放心孩子。看完书才觉得这是一种过度保护孩子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总是以我为中心,要让他按我说的去做,处处拦着孩子,让他内心变得胆小。生活中一定会发生各种情况,孩子要学习怎样去自己面对各种困难。孩子们更需要自由和空间,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只是默默的陪伴,在必要的情况保护和指导,而不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

有时候和孩子说“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应该怎么怎么样,你怎么还记不住呢?”每次这样说下次还这个样,这是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现象。他违反了规定,但是引起了妈妈的关注。这时候我们也许不应该用语言去应对而是应该用行动。说多了会让孩子成为妈妈的“聋子”。

最后拿书中一句感受很深的话与大家共勉:身为父母我们自己需要很多勇气,我们需要带着爱和尝试放手的勇气,有接受自己和孩子不完美的勇气,还要有承认自己错误和接受孩子犯错的勇气……




接下来我会继续阅读《父母 挑战》这本书,没有父母可以避免在儿童训练中犯错。当被告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有如此多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甚至有害的,你或许会质疑你的做法是否明智。带着这种质疑我们共同期待《父母挑战》的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