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这两年是大热,每每谈及大家都会如数家珍般,我一姐们,抓住这块的契机,将互联网外延扩大化,号称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工业化4.0,我原先有点不以为然,但经不起理论与实践的验证,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目前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互联网咨询机构,创办二十有余,目前我们最想做的就是企业转型,因为消费者发生了变化,从以前信息不对称到目前的信息大爆炸,我们要做的其实还有很多;渠道--流量红利,三大流量红利(社群、口碑、单客),在这几个点上,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是蛮多的,姐们的平台目前着力于社群建设(微信端的订阅号,通过地推的形式获取大量的原始积累,拥有一批种子客户群体);口啤(帮助终端客户从采供销、物流、金融多方位多角度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入手,得以口口相传);单客(由于客户的重复购买率比较高,形成大量忠诚的用户群体)忠诚的用户还会形式口碑,口啤好到一定程度,就会做到自发传播,继而会产生“意外之喜”。
在此不得不提及芬尼克兹的创始人宗毅,无独有偶,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浙大听到了他的宣讲会,其实没有豪情万丈的言语,只有一点,人的一生一定要做些很酷的事情,第一条特斯拉南北电桩就是宗毅干的。书中也提及宗毅裂变式创业,他的企业永远都是开放的,为新人提供创业机会,但有一点,他不分干股,整个创业团队加在一起持25%股份,公司出50%,剩下的就由原有公司高管和员工投钱,将新旧两家公司牢牢捆在一起,创业团队虽然只有25%股份,但享受40%的分红权,这就是激励机制,试想哪个员工会不努力干活。当然宗毅还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在芬尼办公楼里面,有最好的幼儿园,高薪请来保育阿姨,员工可以不用为了接送小孩子而在路上奔波,试想面对熊孩子与工作,我想更多的人会选择去工作,让专业的阿姨来照顾小朋友,小朋友们也可以有更多的美好时光,大人与小孩之间全部可以获得自己各自想要的生活。有了激励机制,团队如何搭建也是一个问题,企业内部选秀,公司管理层参与,如果你选择了相关团队,那么你就要投钱,当钱与人在一个水平面时,理性的东东会引导大家更好的选择,同时意见也会更好的进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