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年5月19日
火红年代难忘歌,一九六八年毛主席一声令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此中国当年的红卫兵成千上万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草原去、到林场去,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知识青年在农村广阔天地,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诗篇。
这一代人承受太多的苦难,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正真尝到了做人的滋味,有不少知青为这一场波澜壮观上山下乡运动,献出可贵的青春生命。
记得当年砸烂公检法机关,父亲被下放至温州盐业公司工作,家庭处境也不好。
七0年时我中学毕业,赶上这场运动,中学老师三番二次至我家动员,要我起带头作用,经过熟思,正好大兴安岭塔河区支边工作组在温州,去了几趟他们住的招待所,当时他们组长姓梅的是革委会付主任,还有一个姓王的是贮木场付场长接待我们。经了解林区的待遇不错,一个月可拿到工资及地区补贴共计五十六元,再加上每年有探亲假,属林场职工。为此心动报了名,还在全校动员大会上,我作为支边代表作了报告表了决心。
我校当时叫工读一中学校,我在二连二排。乍一听好像是劳改单位,当年为了打战需要,学校也取个时髦的名字,班级也改叫排。
当年我班同学去支边二男四女,其中葛振绍在学校是排长,支边后于七四年时支援大庆油田,后任井下采油队队长,而后调辽宁盘锦油田检察机关任付检察长退休。女同学郑燕燕一鸣惊人,成了贮木场宣传队百灵鸟独唱,歌声划破宁静的林海。
想当年同学个个风华正茂,女同学青春多姿,个个才十七、八岁豆蔻年华,朝气蓬勃。
支边后美女王平于七二年离开基干连,调林场总机室后调粮站工作,于七四年支援大庆油田。帅哥王战胜于七三年参军当上铁道兵,在北京修地铁。
当年我们学校支边知青三十多人,连同温州支边知青共六七百人,于七0年十月二十四日清晨,在温州市人民广场集中,在锣鼓喧天声中,个个在車上手持红宝书,精神焕发告别亲人,奔赴遥远的大兴安岭。
这一天也就永久铭刻在心中,影响到我们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