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愉群翁的原居民中,马姓家族较大,我们小时候上学,老师点名的时候,马军、马兰、马成祥、马晓玲、马秀敏……一个劲儿地马家孩子。
还有就是闫家的孩子,闫世清、闫伟业、闫丽丽……所剩无几的就是别姓的同学了,那时候就有个关于愉群翁人姓氏的顺口溜:马大帮,闫二帮,二十四个谮谮帮。
至于是哪二十四个谮谮帮,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也小,只是听着说着,意思也没有深究,其实,愉群翁的闫姓人家,大部分是一个大家族的分支。
愉群翁的马姓并不完全是一个家庭的,现在的愉群翁人口也多了,来源也复杂了,姓氏也不再单一,班级里学生的名字五花八门,很有国际范儿了,也不是几十年前的那几个字组成了。
愉群翁同姓马的人非常多,虽然同姓一个马字,姓马的却并不一定是亲人、亲戚,同宗同祖,不同姓的也有可能成为家人,愉群翁就有一家不同姓,却是亲人的故事。
大约在一百年以前,愉群翁有户姓杨的人家,杨家祖上日子过得殷实,大院里有正房几间外,对着正房还有几间房,租给口里来的医生开药房。
其实这户主杨守业,并非是姓杨,杨守业的母亲没有生育,杨守业是抱养来的,杨守业的父亲等到中年,无望后,又娶了一房女人,住在大院的东厢房里。
新娶的夫人,果然没有让杨守业的父亲失望,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给杨家生了二儿一女,这个时候,这杨守业也到了十六岁,母亲便张罗着给他说了一门亲。
杨守业的母亲挑选儿媳妇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前凸后翘的,据说那种身材的女人能生育,她是参照自己的体形挑选的,自己身材偏平,所以没有生育。
这时,邻居大妈给介绍了自己在惠远城的侄女秀芹,说她这个侄女,符合杨家母亲挑选儿媳的所有要求,其实,邻居大妈存有私心,看杨家日子过的好,侄女秀芹嫁过来也可以享享福。
这秀芹虽说出自贫苦人家,人还是很机灵的,也懂礼仪,嫁过来后,孝顺公婆,对那二房婆婆也是毕恭毕敬以礼相待,对杨守业的母亲更是端茶送水的,很是尊敬。
和杨守业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接连生下了一儿一女一双儿女,儿子取名为杨家旺,女儿名为杨家秀,这两个孙子辈的孩子,和杨守业父亲后来生的三个孩子年龄差距不大,几个孩子在大院里跑来跑去的,杨家大院里有了生息。
有一年,来征兵,杨守业被征去当兵了,也不知是什么兵,这杨守业此次一去不复返,愉群翁人都说是去当了土匪,又有一说是死在了战场上。
杨守业的父亲年迈去逝后,杨家大院里只剩下三个女人和几个孩子,杨守业的母亲又张罗着给儿媳妇招了一个男人,是租客医生的徒弟,从口里来的,据说无父无母。
再婚后,杨守业的媳妇又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如果杨守业从此不再回来,那招亲来的药店徒弟,会撑起杨家门户,立足于愉群翁。
可是,在解放后的某一天,杨守业忽然就回来了,还是光荣回乡的,原来他这几年都跟着部队仗了,全国解放了,他就解甲归田,回到家乡愉群翁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家院,已是鸠占鹊巢,自己的女人已有新欢,自己的孩子们快不认识自己了,他只能将探寻的目光投向母亲。
这杨守业母亲看到儿子从天而降,既喜又为难,以为不在人世的儿子突然活着回来,而且是衣锦还乡,她只能先将儿子稳住了,这里是你的家,谁都可以离开,就你不能。
再去劝上门男人离开,让他带着儿子回他的老家,女儿尚小,等大点了也会送去,这杨守业是保家卫国出门的,现在归来,谁也不能拒之门外,交接是在村队部完成的,由领导监督作证。
因为有孩子的血脉牵扯,那上门男人回老家后,两家还是常有联系,杨母去逝后,那人带着孩子回来过,带走了他的女儿。
后来,杨守业因立过功,到市上做了官,走的时候,带着老婆孩子,还有他的新妈,就是他父亲后来娶的女人,和女人的三个孩子……
以前,愉群翁有老人,会说起杨家的故事,现在说故事的人也不在了,听过故事的人,只是幸运的消费者罢了,我们借故事里的人,为自己欢喜,为自己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