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天日更总结
春节连续14天,一共写了34,124字。内容包括产品、读书、自我探索、翻译文章等等。这是这次计划的最后一篇,下面通过自问自答形式,来总结一下。
写
为什么写?
「写」有写作和写字之分。目前这些文章个人认为不能算是真的写作,可能叫写字或者书写更好。
“写作不只是交流想法,它能产生想法。” YC 创始人 Paul Graham在他关于写作的文章中写道。“一篇文章中80%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在你开始写之后产生的,且会发现一开始有50%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不得不说,不能同意更多了,80%和50%形容得真是准确。对,这就是我喜欢写的第一个原因。文字不只是思考的结果,更是一种思考的工具。
另外,所有创作都是自己跟这个世界的沟通方式,差别在于每个人沟通的媒介不一样。文字是我选择的跟世界沟通的方式。
可以写什么?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目前我只想写跟自己 “有关” 的东西。这里的“有关”不是说个人私事,而是自己有感悟和体会的,认同的,希望分享给更多人的人事物和想法。
真正的原创或者说创作是很难的。但我们普通人练习写字表达,要求可以放低一点。如果有想写的冲动,不用限于某个具体话题,先写起来。只要跟自己相关的,总能找到东西写。
会担心没人看吗?
每个人都只关心跟自己有关的人事物,你我都一样。所以没人看,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最初的目标就是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也有对应的一套方法论。比如要选择一个大众情感共鸣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最能引起共鸣和认同的东西。又或者是提出能解决某个问题的三大方案这样的干货等等。但这些不是我的目标和初心。
当然文章发出去没反应,还是会稍稍有些失落啦,不过很快很调整过来。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或许也是好事,这正是超越自己的好开端。
「一周一城」想要表达什么?
这个名字是来自2016年底的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次一个多月在五个不同的城市旅行和居住,就有了一周一城这个名字了。
这个公众号想要记录一种探索的过程,不管是生活方式、技能精进、精神归属还是人生意义。正因为是记录过程,所以这里看到的东西都不会是定论。
也许这里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是真知灼见,但一定是真诚的分享。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人在探索中的样子。
日更
什么是日更?
日更,就是每日更新一篇文章的简称。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集中输出文字的方式。
为什么要日更?
首先,有限制能让人更专注。这种感觉就像一件拖了很久的事情,直到快到截止时间你才会特别高效那样。
因为公众号每天只能发一篇文章,如果12点前未发出,就只能挤占第二天的机会,这样后面每天都得推迟… 为了能一气呵成,一定要在那个时间点前完成所有的事情。
其次是日更容易营造沉浸的氛围,减少情绪消耗和得失心。一旦下定了决心并告知所有人,后面的就只剩下执行了。写完就意味着一切,目标和写作强度的驱动下,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纠结和消耗。
时常也会感觉,日更其实已经超出写字本身,更像是一种修行。
日更中会遇到什么挑战?
首先是有时间焦虑,特别是在意识到投入的时间过多时,常常会质疑自己坚持的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纠结就是质量和数量之间平衡。比如临近截止时间,但仍对文章不满意,到底应不应该把这篇自己都不满意的作品发出去。
对于这两点,个人的想法是,一不要随意发起日更计划。要明确目标算好投入产出比,因为日更不只是能不能坚持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时间投入。二是“日更”只是一种说法,不要为了日更而日更。如果自己都觉得没有价值不想读,那就不如不发了罢。
如果你也想尝试,可以先从三五天开始。确认了这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同时认为收获远大于时间成本,再订立比较长的计划。另外时间上选择节假日会比较好。
日更会“掏空”自己吗?
会。记得自己第一次连续写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被透支坏了,很长时间都不想写,也没东西可写。这次的感觉还好,文章内容更扎实了,而且没特别感觉到被“透支”(当然累还累的)算是功力有所增加了吧。
怎么避免被掏空呢,平时可以多积累素材。另外也可以把“日更”变成一种对某个你感兴趣问题的研究,倒逼自己去搜集资料、学习新东西。这样书写就不只是“消耗”老本了。
写一篇文章要花多长时间?
3-6小时不等吧。可能说具体时长意义不大,因为不同人和不同文章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过可以说说时间都是怎么分配的。这样就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了
立意和想法 5%;主体内容 60%;可读性和流畅度 25%;公众号排版发布 10%;其他临时情况 10%
还有其他想分享的感想吗?
文字也要有美感追求。
记得哪位大师说过,雕塑就是去掉不需要的部分。荒木经惟在谈摄影的时候也说,摄影构图就是去掉那些不必要的景物。好的文章大体也是如此,写完一定要对字句做适当删减,文字才会有美感和活力。
收获
说说这次的收获吧。
首先收获以下这些成果:
「产品工作」
《设计学习产品》(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
《产品之道:顺应人性》(不在产品中掺和自己的道德感)
《认识教育培训行业#1:少儿素质教育》(关于编玩边学|火花思维|VIP陪练)
「方法论」
读《深度工作》(深度的生活才是优质生活)
读《深度工作实践》(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学习「系统思考」(驾驭复杂性)
「认识自己」
《从明天起,做一个不评判的人》(不评判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不可爱女子》(勇敢做自己)
「创业」
《领导者的“坏人”角色》(人人渴望超越自己)
[翻译] Sam Altman: How To Be Successful #1
[翻译] Sam Altman: How To Be Successful #2
[翻译] Sam Altman: How To Be Successful #3
[翻译] Sam Altman: How To Be Successful #4
为了能写清楚讲明白,背后还是要做不少功课的。因此在表达中,总是能加深了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收获。
另外,因为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所以常常能体会到一种心流状态,很不错的感觉。在文字表达上,为了加快成文速度,开始总结文章常见的框架,尝试加快从脑子里到“纸上”的转化速度。这些都会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要进行“堆肥”。不管写的好坏,写过的东西都会成为下一次成果的养料。这是《写出我心》作者娜塔莎的说法,真是非常贴切。
接下来会复盘这些文章,总结好的和不好的,慢慢找到一些方法论。这是之前从没做过的。另外也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努力实践自己所说所写的。这也算是一种“堆肥”了。
至于更远的以后,还会继续写。写什么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会在这次的基础上写得更好。
(全文完)
汇报:
记写字计划第67篇。
2019年春节日更计划圆满结束,啦啦啦~ 写累了,呼~
感谢关注和陪伴。
#日更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