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的故事,过你的人生,我是鱼塘歌,会熬鱼汤的政委。
——————————————————————
昨天中午看了牛年的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快结束时候的神转折,让前面积聚的笑意化作泪点,差点没收住。
正如片尾的那句话,谨以此片献给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李焕英是中国母亲(父亲)的缩影,在生活的背后,他们在顶风前行。
病床上的最后一梦,李焕英为贾晓玲解开了“没出息”的枷锁,陪着她高兴了好几回。
整部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贾晓玲梦回80年代,利用“先知”系统作弊,试图为年轻表姐李焕英改变命运。
最终历史的车轮照旧滚动,李焕英还是和她爸结了婚,看着他们幸福,贾晓玲满心欢喜的准备“穿”回去,却发现所有的美好都是李焕英配合的好。
————————————————————
这部电影除了讲述母子情深以外,还透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生活规律:
父母与子女是相互成就的。
以前,我们听过夫妻之间,团队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成就,而很少考虑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亲情和其他人际关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真要掰扯,那就是“爱之深,恨之切”。
回到“相互成就”的话题,最简单的例子:健健康康。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培养合理的饮食,作息习惯,运动习惯,会给长大后的孩子提供一个强大的奋斗载体。
既然是相互成就,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他们的延续,孩子的功成名就有他们的一半功劳。
当然,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小时候输出的所有,都会原封不动的反馈到年老时他们的身上。
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同样也决定了他们一生的生活质量。
不过请注意:这里的高度和所谓的见识(学识)没有关系,更多的是对生活态度的传承,比如“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在此,祝福所有拥有“高度”的父母,身体安康,向你们致敬。
—————————————————————
以上是观影感想,接下来,是我的故事。
在潜意识里,我拒绝承认“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因为印象深刻的故事背后藏着的不一定是狂欢,大概率可能是深渊。
看完电影之后,情绪有些许动荡是正常的,而到了晚上“广州局”结束之后,深渊里的水开始拍打崖壁,心情变得冰冷,压抑。雪玲和一笑的搭话也无暇顾及。
那一刻的内心活动是这样的:如果我也能梦回当年,现在的遗憾是不是就会少一些。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上初中的我坐在床边,父亲靠坐在床上,一起看电视。
一集(电视剧)结束之后,拿着遥控器换台,屏幕在快速切换,父亲说要看(老版)济公,我没有理会,继续换台。
过了一会,想想这样不对,又往回调,可再也没找到播放济公的那个频道。
当时也没多想,谁也不知道这件事会成为我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憾事,没有机会弥补的那种。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 可惜没有如果。
————————————————————
在父亲刚离世的时候,遗憾的感受并不强烈,甚至可以说没有,直到后来,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成长(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才意识到他的离开,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父亲养病那段时间里的鸡毛小事,随着时间一点点变重,然后被封印到深渊里。
刚刚启封回忆的时候,突然反应过来,之所以倒回来调台寻不到“济公”,是因为那个时间点,电视剧都处于“中场休息”的广告时间。
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我有的只有后悔,其他的任何思考都没有。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因为我一直活在过去,或者说我的一部分还活在过去。
和过去纠缠不休,是对当下和未来能量的最大损耗,它的存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可使用的能量储备。
要如何解决呢?很简单,和过去做个告别就可以。
——————————————————
说起来简单,而做起来并不容易,比如上面的那个故事里,我“抢”了父亲的遥控器。
在类似的故事里,都是“我”做了什么,导致了一个无法挽回的结果;遗憾的点在于如果我当时没做或者换一个做法,就会结局圆满。
然后一直陷在这个循环里,假想自己回到过去,改变那段不开心的时光。越想越后悔,当时太傻了,太耿直了,太犹豫了......一股脑的负面情绪都把自己砸晕了。
然而,我们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所有假设是站在“预知”那个选择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如果不知道结果呢?又或者换一种选择,依旧是这个结局呢?
也就是说,和过去告别,是以现在的自己去观察当时的自己,不同的选择是否会有不同结果;而非以现在的自己代替当时的自己做选择。
翻译成NVC语言是:不带情绪的观察,当时的自己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是什么?是否对结局有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和过去和解就水到渠成了;如果有呢?那就做点什么,把这个缺憾补起来。
—————————————————
而电影中同样梦回当年李焕英,为贾小玲做的,就是解开过去对她的束缚和压力。
也因此有了文章标题的后半句:你好!平凡而伟大的过去。
每个人的过去都有故事,表面大多是平凡的,伟大往往看不到。
因此,致敬过去,和它挥手告别,向着美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