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5岁的杨南生娶了29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父母强烈反对:“他年纪太大,你们不合适。”没承想,当女婿真实身份揭露后,父母直夸:“他真了不起!”
杨南生从小深受舅舅,近代著名物理学家萨本栋的影响,杨南生努力学习,认真钻研,立志用自己毕生所学,造福国家。

1950年,拿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的杨南生,放弃国外给出的优厚待遇,携带妻儿毅然回到祖国。
按理说留学归来的杨南生,完全具备留在环境较好的城市工作的条件。然而,杨南生主动提出去祖国需要他的地方。
之后数年,杨南生隐姓埋名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山老林等偏僻的地方,带领团队研究火箭。为中国火箭事业,尤其是固体火箭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4年,张严平大学毕业才两年,就已经是新华记者。这足以证明她的优秀,前途无可估量。
那天,张严平接到采访陕西人大代表杨南生的任务。
这样,让她邂逅了那位看似平凡却很厉害的老人——杨南生。
张严平对即将采访对象充满了好奇,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相处吗?
那天,张严平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杨南生的房门,眼前这位老人身体健硕,和蔼可亲。看到张严平有些拘谨,他率先开了口:“哦,是记者小同志来啦。”
因为杨南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张严平的这次采访,并没有获得她想要的信息。
就在她感到有些沮丧的时候,杨南生忽然问张严平:“你们这代青年,都喜欢什么呀?”
就这样,他们各自打开了话匣子。从文学到音乐,从汪曾祺到舒婷,从贝多芬到肖邦。两个年龄相差36岁的男女,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直到多年以后,张严平在自己的书中,依然详细记录着俩人第一次见面的感受:那一个个细节、情景,真是如锦如诗……
几天后,两人竟不期而遇。
杨南生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包括他的家庭出身,求学经历,以及婚姻状况都一一讲给张严平听。就是只字未提有关他工作的信息。
张严平了解到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光鲜的背后,经历过的苦涩,以及八年来丧妻之痛的孤独。
这次相遇,迅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回到陕西后,他们开始频繁地书信往来,不仅有学术上的探讨,还有文学上的交流,字里行间更是流露出心灵的交流。
一段时间交流了解下来,张严平被杨南生的思想、信念深深吸引。她决定勇敢地跨出了一大步,向杨南生表白自己的心意。
然而,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爱情,杨南生却犹豫了。
不是他对张严平没有好感,而是他太喜欢这个女孩子了。
自己年岁已高,而张严平正值青春,如果两人结合,外界必然会说张严平是有所图,才甘愿嫁给一个老头。
他又怎么忍心让心爱的女孩受到这样的非议呢!然而,张严平很看得开:相爱是两个人的事,议论是别人的事。
最终,在张严平的坚持和努力下,杨南生放下了芥蒂,决定跟张严平携手共度余生。

然而,张严平的父母得知女儿要嫁给比自己36岁的丈夫时,他们的态度很坚决:我们不同意!他的年纪太大了,你们不合适。
他们眼中的女儿是最优秀的,未来应该找个年纪相仿,且志同道合的伴侣,而不是与一个年迈的老人共度余生。
然而,张严平却坚定地告诉父母:“爱情无关年龄,我们是彼此的灵魂伴侣,是最合适的结合。”
她的这份坚持与执着,最终让心疼女儿的父母选择了妥协。
婚后,他们更加相爱,一起探讨科学,一起品味文学,一起讨论音乐,一起漫步在夕阳下的林荫道上,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宁静与幸福。
在十几平简陋的居所里,杨南生与张严平度过了,一个个平凡却很温馨的日子。
后来,杨南生的真实身份被揭晓,张严平的父母震惊不已。
这时,他们才知道,比女儿大36岁的女婿,竟然是为祖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火箭专家。不禁对这个女婿竖起了大拇指:他真了不起!

杨南生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火箭事业默默耕耘。他的身份被隐藏多年,但他从来没有在乎过这些。
杨南生说:“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贡献,才是永恒的价值。”
起初,张严平没能完全体会杨南生话里的含义,直到丈夫去世,他的身份揭晓,她才深刻感受到:对于丈夫来说,个人的人生成就,不能衡量他的价值,能为祖国做贡献,才能体现他的价值。
杨南生去世后,张严平用194封书信、76本日记,以及一本《君生我未生》的自传,记录了他们这段真挚的感情。
同时,她走访了他生前曾工作过的地方,真正体会到了,一位为国为民的科学家背后的艰辛,他们才是最伟大的人。
如今,杨南生已然离去,但是对于张严平来说,守护着这份珍贵的记忆,他们的爱情与精神永远相依相伴,从未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