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误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最后的几种能力,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并不是家长的期望越高,孩子就会按着家长所期望的那样成长。
很多妈妈在孩子长大后,总抱怨孩子懒惰、什么活都不干。可是孩子小的时候,却连个袜子都没让孩子洗过。 很多妈妈在孩子长大后,会抱怨孩子闷葫芦、不会交际。可是孩子小的时候,除了窝在家里写作业,啥都不让干……
提到孩子的教育,绝大多数家长想到的都是“开发智力”“报兴趣班”“。从两三岁开始学英语,四五岁学奥数,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目标清华北大”……似乎不这么做,孩子就无法成才,就必定被社会抛弃。
但是,太多太多的案例提醒我们:只关注成绩,是对家庭教育最大的误解!
不少在网上引发争论的误解教育发生了很多,宝鸡市一个13岁的孩子从21楼跳下,缘由竟是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与父母发生一些争执。男孩上的是宝鸡市最好的中学—宝鸡中学,能考入宝中,学习成绩应该不会太差,但是家长的心理是考不到前十名,就上不了好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意味着没有好前途,这种执念,让家长自己焦虑异常,也让孩子惶恐不安。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大家都相信这个跳楼男孩的父母是爱他的,他们的指责、愤怒都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努力。但是我们愤怒之下吼出来的言语暴力对孩子伤害有多大?我们做家长的却忽视了。
其实退一步说,孩子即便小时成绩不好,长大了尚可以用勤奋、善言语、人缘好来弥补;但是反过来,要是从小性格、言语、交往、人品都欠佳,即便成绩再好,孩子也走不远。最主要还要锻炼孩子以下几种能力。
适应能力,社交力,专注能力,计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坚强意志,领导力。诚实守信独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