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一些宽慰人的话,或者是心灵鸡汤,有时候根本不起作用。
我常常说“自己尽力了,剩下的就看天意”。其实,那是因为我已经丧失了起码的斗志,才会有这样的思维。而拿这样的思维去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不是就没有别人那么上进?
女儿对论文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所以专业知识测试的时候,对老师的问题一问三不知。
我和所有的考生家长一样等候在考场外,从下午一点半到六点,看着每一个走出考场的孩子们,我们总会在心里悄悄地给他们打个印象分,并猜测他回答问题的效果怎么样。
从高考陪考到现在陪自考,不知道练了多少站功。也许是太紧张了,也许是太累了,免疫力竟然跟着下降了。每天处于感冒状态的我,告诉女儿不要紧张,该怎样答就怎样答吧。
但当女儿从考场出来,说她对老师的问题很陌生的时候,我忽然就再也提不起来一点精神。原来口口声声说的“只要尽力了就好”,现在一点都不起作用。
那种瞬间跌落谷底的落差,真的很难受。也许是我开始对女儿报的期望太高了,也许是我对专业知识了解得太少了,所以没有帮上女儿什么忙。
但有一种感觉非常明显,那就是谁都会安慰别人,轮到自己身上,总是做不到对得失那么磊落。
明明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回馈,能不失望吗?
女儿说:“妈妈,我很难受。”
我回应:“妈妈也难受了。”
竟然说不出一句宽慰她的话。
我在想,是不是我脱离了社会,所以思维方式有了脱节?女儿知识面的狭窄与我平常的引导也有关系吧?
虽然女儿高考估分还不错,但是如果能够自主招生面试合格以后,会更好一些。
可是高考志愿的填报,又有那么多不可估量的因素,难道我说的“天意”又是我自己不想研究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的借口?
越来越觉得当妈真不容易,她们在进步,而当妈的如果不在进步,那就意味着是在退步了。
深深的危机感与失落感!
毕竟,高考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次重大的事情。也是考验做父母多年的培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