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对一例因为被收押表现为焦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进行分析,通过与该名在押人员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制定具体可行的咨询目标和详实的咨询方案,共计进行了四次咨询,帮助求助者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辩论,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消除了焦虑、紧张、胸闷、失眠等不适症状,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某,男,1985年出生,汉族,初中文化程度,已婚,贵州人。因故意伤害于2016年3月被羁押于某看守所。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贵州一个山区家庭,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未曾得过严重疾病。性格要强,爱面子,寡言少语,读书成绩不好,初中未毕业即辍学外出打工。父母以务农为生,文化水平不高,但对求助者要求较严厉。有一姐姐,与姐姐关系较好。晚婚,婚后育有一子,三岁,老婆在家务农。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被羁押以来,神清,感知觉正常,对案发经过叙述清晰,言行基本一致。被收押的一个月来,表情焦虑,紧张,面带愁容,能主动诉说病情并要求给予帮助。
4、身体状态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躯体疾病,无吸毒史。一个月来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自感出现头痛、胸闷、心慌、周身不舒服等症状。曾在看守所门诊部行血生化、胸片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均未查获任何阳性结果。未明确有精神病家族史。
5、社会功能
求助者被羁押后能遵守看守所的各种规定,基本能参加监区组织的教育学习,但学习效果一般。管教民警反映求助者自入所后与同监室其他人员交流较少,虽能背诵及遵守监规,但精神不甚集中。晚上翻来覆去很晚才能入睡,白天常走神。有时会在监室内走来走去,常唉声叹气,与同监室老乡交谈后情况会好转,但无特别持久的效果。
6、心理测验结果
为了寻找原因,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做了如下心理测试:
(1)使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进行测试
因子名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 敌对恐怖 偏执精神病性其他
因子分2.41.62.11.53.31.51.311.42.9
SCL-90总分175 分(超过160分),其中躯体化2.4、人际关系2.1、焦虑3.3、及其他(饮食、睡眠)2.9,四项因子分均超过2分,筛选阳性。
(2)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5分(标准分68分),提示为中度焦虑症状。
(3)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38分(标准分47分),提示无抑郁症状。
二、求助者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紧张、焦虑伴纳差,失眠、头痛、心慌、胸闷一月余。
2、个人陈述:我家在贵州一个很偏远的农村,父母务农,家里很穷,小时候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父母没有文化,特别希望我能好好读书,能考上个大学,找个好工作,因此对我要求很严格。但我脑子笨,成绩不好,没读几年书就出来打工了。因为没什么技术,胆子也小,干的都是体力活,赚不了多少钱。家里穷所以很晚才结婚,结婚后有了一个儿子,儿子长的不错,身体很健康。老婆在家种地,主要还是靠我挣钱,虽然穷,但我不希望别人因此看不起我。
一个月前,我同村的那个人嘲笑我家穷,看不起我,我一生气就把那人打了。进来看守所之后,想着家里没有了收入,还得赔别人钱,更主要的是要是我被判了刑,那以后还怎么在村里住,肯定更多人看不起我。想到这些我就睡不着了,胸口也觉得不舒服,吃不下饭。虽然象管教和老乡说的,人在这里,家里的事着急也没用,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这些道理我知道,但就是忍不住会想。这几天更是想的头痛,周身不舒服,心也跳得厉害。管教带我去看病,说身体没什么事。我怕自己会得神经病,所以前来请你帮帮我。
三、咨询师观察及他人反映的情况
1、求助者管教民警的反映
管教民警反映,该求助者被收押以来思想负担比较重,整天焦虑不安,吃得少,最近反映头痛、胸闷、心慌。凌晨两三点钟巡查时,常发现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地难以入睡,早上却很早就醒了。需要在别人的督促下才能帮忙搞监室的内务卫生,遵守纪律,但对监规的背诵现在也难以完成。和同监室的人交流一般。近日在门诊部做了检查没有发现身体有问题,但是求助者还是觉得不舒服。
2、求助者周围在押人员的反映
周围在押人员反映该求助者刚进来时表现挺紧张的,和同监室的人不怎么说话。总是闷闷不乐地一个人坐那里,有时又会走来走去。晚上很晚才能睡着,早上醒得早,白天精神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会走神。吃的少,有时会说胸口闷,常叹气。
3、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低着头,步态缓慢,衣着尚整洁,神情紧张,略憔悴,谈吐正常,有条理,逻辑清晰。求助者身体健康,未发现患有其他重大躯体疾病。求治欲望强烈,自知力完整。无家族精神病史。
4、资料的可靠性
本案例资料来源可靠,情况属实。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
根据临床资料分析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及评估心理状态
(1)生理状态:纳差,失眠,头痛,心慌,胸闷。体检未见任何异常躯体性病变。
(2)精神状态:意识清晰,紧张,焦虑,无幻觉、妄想。
(3)社会功能状态:虽能背诵监规及整理内务,但效率较低下,与同监室人交流较少。
(4)心理状态评估:根据郭念锋心理健康水平的十项指标,该求助者心理自控力下降,社会交往欠缺,为心理不健康状态。
2、诊断
求助者的症状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基础,心理冲突为现实因素(涉嫌犯罪被收押)激发,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短(一个多月),情绪反应尚在理智控制之下,且内容未泛化。综合以上资料,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
(1)根据求助者的身体症状及体检报告,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完整自知力,没有幻觉、妄想产生,主动求治;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一致,知、情、意统一;人格特征相对稳定,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求助者不良情绪体验有明显的原因,心理冲突来源于现实性的刺激,涉及到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反应程度还在理智控制之下,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求助者焦虑情绪仅限于因被收押收入减少及面子问题,内容尚未泛化到其他方面,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求助者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及失眠、头痛、胸闷、心慌等躯体症状为近期发生的,持续时间一个多月,反应强度不太强烈,思维合乎逻辑,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6)心理测验结果支持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4、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男性,33岁。
(2)心理因素:
a.存在认知错误:认为进了看守所会导致别人看不起自己,进而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
b.情绪方面:焦虑、紧张等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c.行为模式: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现实,不知所措。即使知道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却没有办法缓解这种情绪。
d.人格因素:好面子,自我要求严格。
(3)社会性因素: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严厉,对求助者要求严格。求助者自尊心较强,较重视面子问题,不想被人看不起。晚婚晚育,对儿子甚是疼爱,不想儿子以后过自己类似的生活,在求助者被羁押后担心家庭生活及同村人的眼光,虽有管教和老乡的关心和劝导,但成效不大。
五、咨询目标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1)学习情绪调节方法。
(2)学会正确归因,改善焦虑,紧张等不适情绪。
2、长远目标(最终目标)
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改变其错误认知,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能知法守法,适应社会,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美,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生活的终极目标。
六、咨询方案的确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本案例采用合理情绪疗法(RET)
基本原理: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认为A并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自个体的不合理信念,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这种不合理信念有三个特征:即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只有通过与这些不合理信念辨论,代之合理的思维方式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履行本咨询方案,实现咨询目标,根据咨询阶段,对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共进行了四次,每次50分钟左右。
4.咨询的相关费用
为在押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是免费的。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的建立及心理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2016年5月10日)
目的:
通过摄入性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其主要问题,进行咨询分析,发现求助者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
咨询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和规定;
采用摄入性谈话法,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其改变意愿;
做SCL-90,SAS,SDS等自评量表,了解求助者的症状表现,并了解其成长过程;
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确定咨询目标;
了解求助者影响其行为和情绪的不合理信念;
布置家庭作业;
请求助者回忆自己进看守所后一个月来的情绪状况和想法。
咨询摘录:
咨询师:你好,请坐!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我的帮助?
求助者:我来看守所后心里一直很烦闷,吃不好,睡不好,紧张,胸口也觉得不舒服,天天想这想那的,感觉自己停不下来!
咨询师:从你的资料来看,你来看守所不过一个多月,你却一直烦闷,身体也觉得不舒服,是发生了什么事使你这样的吗?你可以告诉我,放心,我会对你的情况保密的!
求助者:我因为和别人打架被抓起来了,收入没了,不能照顾到家里。我儿子还小,才三岁,要是让别人知道我坐过牢,亲朋好友不光看不起我,我小孩也会被人看不起!想到这个我就烦。都怪我,不该冲动,我真是失败,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咨询师:你是说因为你在看守所待过,以后别人会看不起你,不但你的前途毁了,也会连累你的儿子被人看不起,因此你觉得你很失败,是这样的吗?
通过这次面谈,确立了求助者的咨询目标,发现了求助者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1、因为在看守所待过,将来一定没有前途,还会连累儿子被人看不起;
2、我是个失败的人。
(二)领悟阶段
(第二次咨询 2016年5月14日)
目的:
针对布置的咨询作业,与求助更深入的会谈,进一步加深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关系,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自身不合理信念的关系,认识到是不合理的态度、看法、评价引起自己的不良情绪反应,要改变不良情绪,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
咨询过程
针对上次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进一步分析求助者的思维中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 ;
介绍ABC理论,让求助者认识到是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不良情绪;
布置家庭作业,请求助者结合日常生活事件,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写出感想。
咨询摘录:
咨询师:你好,从上次会谈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求助者: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觉得挺难受,想来想去我怎么这么失败,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别人会怎么看我呢?
咨询师:你认为你被关在看守所这件事让你很没面子,让你很焦虑。但这些可能不是导致你焦虑紧张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不是这个原因?那会是什么呢?
咨询师:你被收押只是个诱发事件,让你感觉难受的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这些不同的看法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假如你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你的情绪会有所好转的。
求助者:能是这样吗?
咨询师:举个例子说吧,假如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个你不认识人从后面一把抱住你,还喊你表哥,你是不是觉得这个人有点莫名其妙呢?
求助者:肯定觉得他是神经病,我又不认识他,抱住我还叫我表哥,我一定会认为那人是脑子进水了。
咨询师:如果他是提醒你有个小偷正在偷你的钱呢?你还会觉得他是个“神经病”吗?
求助者:这样啊,他提醒我是好事啊,我要感谢他,怎么会觉得他是神经病呢?
咨询师:同样的事情,你前后的情绪却完全不同,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呢?
求助者:哦,我明白了,是因为我想的不一样了,想法不同所以情绪也不同了。
咨询师:你能领悟到这一方面是不错的,让我们来看看你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
通过这次咨询,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想法确实存在问题,并且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三)修通阶段
(第三次咨询 2016年5月19日)
目的:
运用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使求助者学会合理评价,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咨询过程:
反馈咨询作业,对求助者的体验给予鼓励;
请求助者把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写出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咨询摘录:
咨询师:我们已经进行了两次会谈,你现在感觉如何?
求助者:身体感觉明显比刚进来时好多了,睡觉、吃饭基本正常了!头痛,胸闷还是会有一点。
咨询师:你有这样的变化我很高兴,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
求助者:从上次会谈后我仔细了想了一下,确实我想的有点多,也有点歪!
咨询师:说说看。
求助者:我是一时冲动打架进来的,不是什么丢人的原因。我之所以觉得难受表面看起来是因为我性格上要强,好面子,但实际上是因为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我把这件事想得糟糕至极,并因此否定了我的将来,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人。
咨询师:你能这样想我很高兴,说明你回去后是认真想了这个问题的。
求助者:现在我是这样想的,说不定这件事也可以是个好事,最起码我把这个当做一个教训,以后不但我会克制,还会教育我的小孩不要冲动!这样想我就不感觉难受了,不同的想法导致了我的情绪也不一样了。
咨询师:是的,诱发事件并不一定是引起你情绪的直接原因,是你脑海中的想法、评价引起了你不同的情绪。
在本次咨询中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分析了他的不合理信念,并进行反思,最后教其放松练习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四)结束与巩固阶段(再教育阶段)
(第四次咨询 2016年5月26日)
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继续学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构建理性思维方式;肯定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的积极改变,让求助者回顾整个咨询情况,结束会谈。
咨询过程:
1、求助者自述通过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辩论以及家庭作业的实践后,对生活充满希望,并不会再把事情想得那么糟糕了,焦虑、紧张、胸闷、头痛等症状消失。能正常参加学习,食欲和睡眠情况也恢复正常。让求助者回顾整个咨询过程,巩固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后既得的咨询效果,继续探索其它的非理性信念,使求助者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
2、心理测验结果
征得求助者同意,再次做了相关心理测验:
(1)SCL-90:总分131(小于160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结果均显示正常。(详见下页表格)
(2)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2分(标准分40分),提示没有焦虑症状。
因子名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 敌对恐怖 偏执精神病性其他
因子分1.81.21.91.31.51.51.10.81.31.9
3、结束咨询:鼓励求助者运用咨询中学习到的技术,平时多进行正强化,用积极方式应对,提高应对生活事件及适应环境的各种能力。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1、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焦虑,紧张等情绪症状消失,无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饮食、睡眠正常。
2、社会功能状况:与同监室人员交流增多,并能积极参加监区组织的学习及体育锻炼等。
3、求助者自我评估:求助者不再感觉焦虑、紧张,能正常饮食,睡眠恢复正常,头痛、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也消失了。
4、管教民警及同监室人员的反映:该在押人员与同监室其他人相处越来越融洽,交流明显增多,不再愁眉苦脸,能主动打扫监室卫生,睡眠饮食均正常!
5、咨询前后二次心理测验结果比较:
第二次施测SCL-90 总分131分(第一次总分为175),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第二次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40分(第一次SAS标准分是68分),提示无焦虑症状。
6、咨询师的评估
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及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消失。求助者学会了用合理情绪疗法分析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能与之进行辩论,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社会功能正常,能恰当地评价自己。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版;
(2) 郭念锋 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 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版;
(3) 郭念锋 主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 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