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孩子》 Day10

金句:

你对自身的感觉会渗透给孩子。如果 你感到对自己有爱,你就有能力让孩子感到爱。如果 你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感,这也会传给孩子,让他们感 到自己很有价值。最主要的一点是:当你正面应对你内心缺失的东西时,这些缺失不会转移到你的孩子身上。

作为经历过情感忽视的家长,你的任务更加艰巨。你必须对自己有同情心,从你的错误中学到教训,并且持续不断地前行、努力。

为人父母是我们作人类最伟大的特权之一,我们要用更多的爱,给孩子我们所没有的优势,你的孩子会变成最好的他们,你也会变成最好的你。


自我关怀第四部分:

同情自己

同情自己,是一种感觉,或者哲学。它以所有之前提过的技能为基础,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自爱和对自己的善意,这些只有你足够关心自己、对自己好才能达到。

同情和同理心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之一。它能治愈人心,给人安慰,让人团结,它以一种积极又引人注目的方式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你对别人的同情心是你对他人和世界的积极影响的一部分,现在是时候让你自己也能受益于此了。

五个指导性原则帮助增加自我同情:

一、反向黄金法则

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那些你不会对关心的人说的话,也不要让你内心批评的声音对你说。你不会因一些事而惩罚你关心的人,也不要因此而惩罚自己。

二、察觉到破坏性的指向自我的愤怒

指向自我的愤怒是自我同情的反面,如果 你犯错了,唯一能做的是汲取教训,除此之外都是浪费精力。无论什么时候你对自己感到恼火,请将其视为一个契机,将这火气转变对自己的同情心,就像你对其他人那样。

三、从自己的智慧和同情中获益

把作为情感忽视的人拥有的良好能力和智慧(如仔细倾听不评判他人,充满关怀和同情)帮助和开导自己,倾听和接受自己的声音,让自己从自己的智慧和同情中获益。

四、培养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

一个有益的、积极的、充满爱而坚定的声音会像跟自己的对话一样,向自己提问,让自己从不批判的角度去思考哪里出了问题,今后怎么做才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这样的声音指出了四个关键的步骤,它能:

1. 让你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但不会急于批评或责备

2. 让你思考哪部分过失是你的原因,哪部分是因为其他人或者环境

3. 决定如何做出改变能让这个错误不再发生

4. 让你从错误中汲取重要的教训,然后允许你将这件事抛诸脑后 。

五、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

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没有很多很多情感、没犯过很多很多错。生活就是学习、成长和不断改善的过程,所以我们对自己也抱有有力的同情心,你会变成一个全新的你,一个可爱、会犯错的、不完美的你,有优点也有缺陷,有赢有输,敏感但坚韧的你。你会变成一个完整的、与自己充分连接的你。

终结恶性循环,让孩子拥有你缺失的东西

1. 为人父母的负罪感

无论我们作为父母做错了什么,都是可以修复、弥补的。孩子有难以置信的适应性。像我之前所说的,孩子就像小海绵一样,会吸收我们给予的所有东西。反之亦然:孩子不会吸收我们没给的东西。所以只要我们改变了给孩子的东西,孩子也会改变,包括青春期的孩子。

保持与自己的情绪共鸣,在有负罪感时察觉到它。在情绪上关照自己,给自己时间回顾一下原则:

很多父母都会时不时担心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是否做对了,从而产生一定的负罪感,但负罪感并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所必需的,实际上负罪感会影响健康的家庭教育。

如果 你作为父母常有负罪感,这种感觉会干扰你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的能力。有负罪感时很难拒绝孩子,要给孩子设限就更难了,还会让你每一步都怀疑自己的做法。孩子会注意到父母的自我怀疑,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它。因此,负罪感会损害你作为父母的威严。

尽管负罪感是你在乎的表现,但没有它你会成为更好的家长。取代负罪感的应该是立志成为负责任的家长,但也要明白没有哪个家长是完美的。所有的家长都会犯错,包括至少几次大的错误。

养育孩子时尽量遵循你建立自我约束能力时的规则。如果你因为作为家长犯了一些错误而对自己非常严厉,那是在消耗你的能量,会让你自己变得脆弱、低效。让自己负责和打击自己是两码事 。

和所有人一样,你养育孩子的方式由你的认知和经历所决定,你无法给孩子你自己所缺失的情绪上的力量。事实上你在阅读这本书(尤其是这一章)正说明了你在乎,并且准备好了也足够坚强,以做出改变。你已经比自己的父母做得更好了。

2. 你已做出的改变

当家长践行书中前面提到的建议更重视自己和自己的需求时,孩子在适应我们改变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给予帮助:

孩子对你的改变做出反应,先不要对他的反应做出回应,而是深究他的行为,问问自己“他现在有什么感觉?”然后像这样温柔地给他反馈:“宝贝,我知道你不习惯我在这事上拒绝你。我很抱歉,我知道当我开始做出不一样的决定时,你会觉得比较难受。”

3. 识别出你身为父母所面临的特定挑战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成年后常有的性格特征如何影响养育孩子的过程:

① 空虚感vs用上等的燃料填满

要给孩子你没有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你自己拥有所缺失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受益。

你越关心自己、爱自己、理解自己、重视你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越能关心、爱惜、理解和重视孩子和他们的感觉。你的空虚感会渐渐减少,孩子有空虚感的可能性也会逐步下降。他们的小油箱里将充满富余、长期燃烧的优质的对自己和他人的爱,这会支持他们一生的幸福美满。

② 反依赖vs相互依赖

相互依赖是指关系的双方各有健康的独立自立能力,但有时有些事也依赖关系中的另一方。双方都最大限度地照顾好自己,但在对方能给予自己支持的情况下,变得更加能够照顾好自己。

生活中一定存在这样一种平衡,允许我们去付出与索取、爱与被爱、关心和被关心。这就是相互依赖,你和你的孩子都值得拥有这样的关系。

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在他身边越多,他就越能建立相互依赖的平衡。孩子过度依赖的原因只会是在他们不需要的时候,你提供的帮助太多了。保持这个平衡和觉察,就必须能和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孩子安慰和帮助,适宜地给予反馈,孩子才会拥有更丰富的人际关系,和更好的潜能,一生都能感到自己在世界就上不那么孤独。

③ 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vs.强大、清晰的自我认识

如果你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很可能你父母在关注你这方面做的不够好。

关注指的是注意到孩子自然产生的喜欢与厌恶,看到他们的优点与优势,记下来,并给孩子建设性的反馈,这样才让孩子能内化一个真实的对自己的认识。

在养育他的超过18年的时间中,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参照父母这面镜子,从中看到自己的不同方面。这些不同的方方面面在不断成长、改变、发展,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清晰而完整的人的准确映像,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在他成年伊始,他将拥有你之前没有的巨大优势:一个完整、清晰和强大的自我认知。这是个只有你能给他的礼物。

④ 对自己毫无同情vs同情心

• 第一法则:像你希望以前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一样对待孩子

一个幼年经历过情感忽视的家长不应该在养育孩子时沿用自己的默认设置。作为父母,克服自己默认的设定,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

当你的孩子做了不好的决定,搞砸了事情,做事不经大脑或者做错事,你最好尽力做到不要立即做出反应。冲动而情绪化的反应是由你默认的设置所决定的。你应该花点时间想想:如果我是他,现在我需要从我父母那里得到什么,才能让我能学到教训,再继续往前走?

• 第二法则:在看到孩子对自己太苛责时做出反应。

如果看到孩子因为犯错而惩罚自己,或者过度跟自己生气,就应该介入并帮助他。告诉孩子他对自己发的脾气有些过了,脾气也不该撒在自己身上。接着用你自我安慰的技巧来安慰你的孩子,让他也能内化这些方法。

• 第三个原则:是让你的孩子受益于你的智慧和同情。为了让孩子学会原谅自己,你必须先原谅他。孩子会内化你对他的严厉程度。

对孩子的过错进行反馈,即适宜地让他对自己负责;看到孩子对自己太严厉时进行干预;以及帮他理解自己的错误和情况,并最终原谅他。当你为他做了所有这些事情,他会慢慢学习这样善待自己。

• 第四个原则:帮助你的孩子建立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

作为家长,陪他一起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帮助孩子判断他是在哪里出错了,接着向他说明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教训。带领他走过理解、负责、学习和原谅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十分宝贵,能让你的孩子拥有成为成功而坚强的成年人所需要的支持和负责任的品质,这样的他会懂得爱自己和他人,也对自己和他人富有同情心。

⑤ 负罪感及羞耻感vs.健康的自我接纳

因为父母没有接纳和承认孩子的感觉,才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情绪一定是因为自己有什么毛病。但人都会有情绪,这样孩子可能最后就会对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他会向别人隐藏情绪,甚至对自己也隐藏情绪。作为家长,要想确保这样的事不发生在你的孩子身上,就要接纳和承认孩子的情绪。

情绪来了,可以说:“让我们一起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该怎么做”。

记住,孩子的感觉是他的一部分,扎根于他体内。一定不能让他从你那里接收到“不能有情绪”这样的信息,而是让他跟你学习:管理情绪是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聆听感觉给自己的信息,不需要惧怕自己的感觉。

⑥ 自责vs原谅

原谅是自我同情的最后一步。当孩子犯了错,可以使用同情心原则来帮他理解错误哪部分是自己的问题,哪部分是别人或者环境导致的。这样就能帮助他分析明白如何改正错误,不再犯第二次。然后你要帮助他如何放下错误、原谅自己,不再纠结于此。这样他犯的错将在合理范围内,他会从中解脱出来,以健康的方式去承担适度的风险,同时保持自己的自尊和自爱不受损害。

⑦ 致命缺陷vs讨人喜爱

确保让孩子不仅知道你爱他,还要能感觉到你喜欢他,爱他,这是至关重要的。温暖、关怀的拥抱、大笑,以及真正享受孩子的个性,都是在向孩子传达这种感觉。

⑧ 不会关爱vs付出和关心

你为了让孩子感觉到被关爱所做的每个特殊的举动,都会让他在未来有能力并且愿意去关爱他人。

大致知道孩子的感觉,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感觉,并教他用文字表达出来。接受并且承认这些感觉,他会感到自己被关爱着。

帮助你给孩子提供情绪上的关爱的建议:

• 当你注意到孩子看起来很难过,自发地给他一个拥抱。

• 如果觉得他不开心,问问他是否还好。

• 在你觉得孩子需要时,多花时间陪陪他。

•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过渡期,或是一些比较困难的时期,例如,刚开学或学期即将结束、到新的地方、人际关系变动等等,和他聊聊,为他做些特别的事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他在经历些什么。

⑨ 缺乏自我约束能力vs自我控制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没学会如何让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以及如何停止不应该做的事。孩子不会自己学会这些,除非你能教给他你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条理,有清楚的规矩,做事有合理和可预测的后果。

• 有条理:给孩子规划有条理的生活,就是强迫孩子在你的要求下抑制自己的冲动,等他长大了,需要自己规划时间时,他就会拥有这个能力,抑制自己的冲动,规划好生活,不太会拖延。

• 有规矩:某种程度上,自我约束能力就是能制定清晰的规矩,并且让自己遵守的能力。要确保规矩清晰明确合理,适合孩子的年龄,易于他遵守。

• 后果:你的孩子必须知道如果不守规矩会有什么后果。后果必须既清晰又合理,并且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执行。孩子需要知道你是认真的,也需要知道你的反应会是什么。

⑩ 述情障碍vs了解自己的情绪

了解情绪是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觉及其原因,并且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也能看懂别人的感觉,并推断出别人的感觉和行动的原因。这些是丹尼尔 • 戈尔曼口中的情商的重要方面。

遵循以下五个步骤能让孩子有更高一层的情绪意识:

1. 关注并且察觉孩子的感觉。

2. 努力去感受孩子的心情。

3. 替他用文字表达他的感觉,并教他用自己的话表达。使情绪词汇表辅助你进行这一过程。

4. 使用纵向提问技巧,帮助孩子理解产生这些感觉的原因。

5. 让情绪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每天使用表达情绪的语言。单是这样就能向孩子传递情绪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且激发他对理解生活中感觉这一面的兴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