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浏阳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张坊镇道官冲非遗生态村,沉浸式感受古法造纸传承千年的文化魅力。
依山而建的房屋错落有致,古老而庄重。翻过连绵的山峰,团队成员来到道官冲古法造纸研习馆,与村里最年轻的手工竹纸技艺传承人黄建洪会面,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竹纸手艺人黄隆妙,以父带子,非遗是一代又一代的匠心传承。据黄师傅介绍,手工竹纸制作曾是道官冲的支柱产业,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宋朝,一度贵为“贡纸”。
黄师傅向团队成员现场展示了古法造纸工艺流程焙纸、扦纸、抄纸等,在黄师傅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体验了部分制作工序,工序繁杂,团队成员手艺生疏,不免对手艺人和这项非遗技术更加敬佩。团队成员还体验了制作草花纸与手绘油纸伞,认识了手工造纸的工具,更加深刻地体会了浏阳非遗文化的魅力。
“培养新一代传承者非常困难,因为这项技术费时费力,现在的年轻人都缺乏兴趣。”黄师傅诉说。上世纪80年代,手工竹纸因机械造纸的冲击逐渐没落,越来越多的手艺人外出谋生,远离了这项技艺。团队成员采访了非遗就业工坊的负责人章斌,章先生表示,现在的非遗主要与文旅相结合,要先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使青壮年回流,才能再次带动非遗的发展,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更多人关注手工竹纸。
每一张纸都蕴含着一个故事,每一道工艺都代表着一种坚守,技艺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代非遗人的努力。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竹纸这项技艺才得以长久稳定的传承下去。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在非遗传承的大舞台上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立足乡村振兴宣传非遗,为非遗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指导老师:贺敏
通讯员:王熙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