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到现在,发生在我身上的变化太大了 ,一时间难以适应 。或许是从封闭狭小的活动空间中跳脱出来 ,接触的人、事,去到的地方,让我改变 。
很多时候我照着镜子,看着镜子里的人,一瞬间觉得陌生。我一遍遍地这么想,也一遍遍地问 :“原来的你去哪了?”我不止一次试图找回自己,却没有结果 。
后来我发现,只有当和初中的好友在一起时,我才是我自己。不用像对家人那样,每次通话都说我很好,不用担心;不用假装,用各种各种来包装、束缚住自己;不用在与人交往时不自觉地戴上面具 ,藏住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越长大,越难袒露自己,越难越找到自己。
以前对朋友没有什么定义,于是乎更容易交到朋友;现在自以为有原则,却不小心成了别人嘴里的“高冷”——我太容易在意别人的看法了。我也想成为我自己,也想尽力弥补性格缺陷,可我做不到 。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被收入《大书房》中,题目是《学会享受孤独》,现在看来当时自己挺可笑的,与初中浅显的知识挣扎就称之为孤独,自以为成为了登凌绝顶的那极少数人之一。后来才发现,原来只是自己爬的那座山人比较低矮、比较少罢了。现在有一条孤独——真正孤独的道路摆在我面前,我却犹豫不前,不敢走下去。我其实是害怕孤独的。将孤独写进一本本日记,藏进一首首歌里 ,却不自知。或许是为了修饰美化自己、塑造自我形象,所以以掩耳盗铃的方式催眠自己,自以为能享受孤独,现在看来 ,都太假了。
我也有着少女情思——少女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词,我喜欢把一切事物理想化:
想象油画上或宫崎骏漫画中的世界真的存在;
想象动漫男女主之间的爱情真的会发生;
想象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小王子和他的玫瑰;
想象我终有一天能与他见面……
过于理想地想,很容易在现实中迷失方向。于是我拼命的藏进虚拟里,文学里,自以为文学是最大的慰藉 。
但读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后,在痛和黑暗的现实面前 ,我不得不承认 ,这世界也没我想的那么美好 。书中女主也是通过文学的方式将自己心中的苦痛借着文字和文学的方式一点点舒展。可她也是因为太信任热爱文学的人,才遭此苦难。
可能我也是这样 ,就想借写着一点什么东西的方式 ,发泄心中的不快罢了。我自己也不清楚,所写的文字到底是我想说的话的载体 ,还是只是对我自己非常理想的修饰 。文学于她于我都是矛盾的。
我还是很担心,现实太现实,会将我现在炽热的梦想,碾得粉碎。想到童年,还是跟奶奶在菜园捉蝴蝶的画面,是萤火虫扑闪扑闪 ;想到青春,是空中那一颗颗无言的星星,是操场上吹过的有些燥热的风 ;现在能给我慰藉的,估计只有映在高楼玻璃上的夕阳余晖和冒出点点的花朵嫩芽……忘却了所有的苦痛的时光 ,记忆中只剩下这些美好 。
或许当我以后找不到自己的初心的时候,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想起现在。也许未来,我能在记忆中不断搜寻,让那些美好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去抵抗现实的喧嚣,和他一样 。
我好像找到了那么一点继续努力的动力, 就和萤火虫的光一样,和走廊上的星星一样,一闪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