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原著和看原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只能择一,不可看完原著后去看由其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否则,岂止是失望,简直是绝望。
周一刚看完厚厚的《乱世佳人》,便迫不及待的搜了由其改编的电影。之前在图书馆捧着书看的时候,朋友鄙视的说:“不会是那么经典的电影还没有看过吧?”我一脸惭愧。朋友说:“也只有你会抱着这么厚的书看,一部电影就可以搞定的事,偏要浪费时间看书。”于是就下定决心,等看完书后,一定要看看电影。
一本一千多页的书,三个多小时的电影,能够讲清楚吗?我很怀疑。如果,拍成电视剧的话,应该可以像书一样精彩吧!不过,朋友说,挺好看的,应该不会很糟糕的。
鉴于脑袋里还有许多书中的精彩桥段,鉴于还有许多经典的台词萦绕在脑海中,带着一腔热血看了由其改编的电影。
失望,应该无法形容这种落差,绝望,比较接近。原本以为改编很差劲只是我们大中国的绝活,没想到,很多事情是没有国界之分的,改编剧就是其中之一。
书中斯佳丽和每一位丈夫都生了一个孩子,第一任时,有韦德;第二任时,有埃拉;第三任时,有美蓝。电影里,斯佳丽,仅仅生了美蓝,仅仅和瑞特有孩子。这样一来,瑞特的人物性格就有些不好把握了。书中,瑞特对斯佳丽的每个孩子都很好,有许多和孩子在一起的对话和耐心,更加能够刻画瑞特的人物性格。尤其是在斯佳丽怀着埃拉期间,瑞特为了保护斯佳丽,每次只要斯佳丽去锯木厂,瑞特都会假装偶遇,然后帮斯佳丽赶车,快到斯佳丽家的地方又独自骑马离开,免得让弗兰克怀疑,让斯佳丽为难。这一情节,在电影里边直接省去,因为斯佳丽,只有一个孩子,而且是和瑞特结婚后的。
在战争持续之际,在亚特兰大快要沦陷之际,由于兵力严重不足,南方的许多老人家去加入战斗,就连六七十岁的残疾的老人家也都积极响应,最动情的是连阿希礼的爷爷也去了。在蒙蒙细雨里,一群老弱病残的所谓的男丁纷纷加入到明知会输,明知无法归来的战斗中,衣着褴褛,踩着泥泞的土地,毫不犹豫,义无反顾……斯佳丽深情的和老韦尔克斯告别,联想到塔拉庄园的父亲,满脸泪水。电影里,这一桥段完全没有。
在瑞特送到认为斯佳丽可以平安回塔拉庄园的路上,扔下斯佳丽独自去参军后,斯佳丽一路上遇到的惊险与曲折,一笔带过。仿佛,斯嘉丽轻松回到了塔拉。回到塔拉后,斯佳丽,犁地摘棉花……期间北佬重回塔拉,烧了棉花试图一并烧了塔拉,斯佳丽和玫荔奋勇灭火,然后把食物和牲畜藏到沼泽地里等等,十分符合战后人们生活困苦的桥段,但是却一删再删,或者,用字幕表示。
还有,斯佳丽为了塔拉庄园的高昂的税去问阿希礼应该如何应对,阿希礼那一无是处的抒情和斯佳丽决绝的发誓不再逼阿希礼说爱她的场景,匆匆带过。最后斯佳丽决绝痛心的离开时,阿希礼目送着她,斯佳丽把挽着的头发完全放下来……个人觉得很经典,或许编剧觉得好庸俗,所以,一笔带过。
由于书中有许多描写瑞特的情节,从一开始的骄傲自大,无礼粗鲁,我行我素。到后来的为了见斯佳丽去讨好佩蒂姑妈,和韦德愉快的玩耍,为了不让其他的孩子欺负韦德,给韦德支招;为了让美蓝融入到上流社会,为了“顽固分子”接受美蓝。瑞特一改再改,让人们对他的看法从讨厌甚至憎恨到开始接受甚至喜欢他同情他。但是,电影里,瑞特在人们心目中的改变却少之又少,甚至,一成不变。
还有瑞特对美蓝的宠爱甚至是溺爱也完全没有体现。最后,美蓝死后,瑞特准备走了。玫荔也死了,斯佳丽终于发现自己爱的人是瑞特,然后想满心欢喜的告诉瑞特……瑞特深情的向斯佳丽表明这些年他对斯佳丽的付出与爱护,句子优美且悲切,深情饱满,直击泪点。但是,电影里,还是删得“简洁明了”。
……
个人觉得,目前看完原著后,原著与改编剧没有太大出入的唯一一部是《琅琊榜》。
如果有大量时间的话,还是看书收获比较多,书中传递的价值观也好,讲述的内容也罢,看书总比看剧好。只是看书要花许多时间。
如果,看了原著后,再怎么想不开也不要去看它的改编剧,否则,落差岂止是“失望”二字,可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