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很多现代作家的作品,对他们的文字总有一种隔阂感。比如鲁迅的作品,当年读书的时候最头疼就是学他的文章,一句话文字太长,很多的词汇与如今的表达都不一样,时代背景也很不一样,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当时的我们有点无法理解。
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如此,上学时学了朱自清的《绿》《背影》《荷塘月色》,对他产生了好奇,找到他的这篇成名作读过,实在是不知道说了什么,甚至连他笔下的秦淮美景也读不出个味道来。工作后,也几次翻开,但都没能静下心来读进去。这一次,拿出纸笔,一页页做着笔记,一段段分析者,势必要读出个名堂来。
读完了全篇,被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比喻所吸引,如:
1、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2、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
3、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
4、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
5、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
6、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透过他的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出六朝时极盛的秦淮河,那里有画舫、烟波、歌妓、流光。秦淮河如果没有了历史,那她就和江南的其他河流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去过秦淮河,流连在她的身姿旁,却总觉得不够,少了些许味道与底蕴,原来我感受的这些不足,只是因为我看到了现在的秦淮河,而我所惦记的也是那“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了。这个秦淮河,朱自清先生已经早早用文字勾勒出来了,徜徉在他的文字中,眼前就浮现出大大小小的画舫,成串成串的红灯笼,摇曳的灯光和素月的清辉,从他的文字中再一次领略到“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胜景。
这恐怕就是文字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