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文化从元末开始逐渐代替了正统的儒家文化,直到今天,很多人的处世哲学里依旧有浓厚的江湖文化色彩……
以下将为你揭示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血腥案件,并且去寻找血案的幕后真凶。
——兄弟叫我杀谁,我就杀谁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事件,但是一开始却是这样的……
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大清这个不堪一击的巨人正在逐渐倒下,而在云南昆明的重阳节蔡锷等将领发动了一次武装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在这场起义中,矮小丑陋落魄的武士英因为战功,获得了意外之提拔,成为了七十二标二营管带(营长)。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成功,在看似和风细雨却毫无生机的吃人世道,没有背景没有票子的平凡人想要一跃而上梧桐枝头的唯一道路就得赌上身家性命。乱世给了这些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武士英二十二岁那年,机会来了,赌博的结果是,他凭借战功娶到了一房貌美的妻子,所谓春风得意。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千年重复鲜有例外!水浒传里说当年林教头也娶了一房好看的妻子,之后……,他们的故事是一样的,他的上司一个姓汤的统领,把他的漂亮妻子给抢了。武士英没有被动承受,所以他没有去白虎堂,也不会让自己沦落到守军马场,他跑到郊外练手枪,练了大半年,练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他直接跑到汤统领那里,把他打死了!
之后他只身逃亡,逃到了花花世界,上海滩,他贫困潦倒,结实了一个叫尤老么的人,两个人一起做了一个大买卖(打家劫舍),结果完事儿之后,尤老么把钱独吞了,串通了巡捕房,把他一个人送进去定罪了。初入江湖,又被奸人陷害,玩不过地头蛇,成了顶包的替死鬼。武出狱后只做一事,去尤老么开的茶楼上去搞事情,也算是血气方刚,一条汉子,不做缩头乌龟,不搞偷袭,直来直往。他拿出手枪拍在桌子上,押在三的独赢上,要拿这把枪当做五百个大洋的筹码,他强行与人赌钱,找茬发飙,尤老么闻风而遁,周围的人都不敢惹他,因为大家都传说,他这把枪百分百中,谁也不想去试。
“再找巡捕把他抓进去吧!”有人说。
“这小子,硬得很,抓进去出来了还要来!”也有人说。
尤老么的后台大佬青帮头目应夔丞迎了出来,这应老板本是青帮头目,曾经任沪军都督府谍报科科长,还做过总统府保安头子和孙中山的保镖,回到上海,在武士英面前肯定算是显赫人物,应夔丞慷慨地拿出五百大洋的汇丰银行支票送给武士英,周围的人都说,这么显赫的应大人都来调停等等。武士英并不贪慕钱财,见状收起手枪,“既然这样,我不要钱了。”就这样走了。
所谓英雄爱英雄,没想到这个应大人,派人随后打探,寻到他的住处,好吃好喝,请客逛窑子可以说是殷勤之至。
武士英虽然心有好感,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收买的人,他还是一定要找这个尤老么报仇,竟然寻到了尤老么,在旅馆前面把他射杀了。他的性格一向如此,有仇必报。
满大街的人都知道是谁干的,巡捕跑来,把他抓去了,应夔丞竟然打通关系,把武士英买出。救出武后应租下一屋两人同住!武士英此时必须被感动了,漂泊江湖,除了腰里的手枪一无所有,却突然来了一个贵人,把他当做自己兄弟一般关照。这必须是一个90年代的香港版的《上海滩》题材的电影。
这位应老哥和他的武兄弟就这样交换了兰谱,大摆宴席,结拜为兄弟。挥金如土的日子很快过去。一日应夔丞邀武士英去听了一场大人物的演讲,听罢演讲,应老哥对武小弟说,“就是这个人,上头要我杀了他,可是我不会放手枪……”武士英立刻自告奋勇地说,“大哥,就您一句话,大哥叫我做,我就做,当做不当做,我是不管那些的!”应夔丞连忙把预先定好的计划讲与武听,武打断说,“大哥放心,我的枪是百发百中的。只要有两管手枪,把子弹上满,行刺后,是容易逃脱的,大哥切不可派人接应,人多手乱,反而容易误事。我有十万分的把握,包管单人独马,奏凯而归。”应夔丞一听放下心来,带着武小弟跑到妓女胡翡云家里,吃了几台酒。
第二天,武士英很顺利地完成了刺杀任务,而且顺利脱身了,他刺杀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正在改组国民党,带领中国走向宪政的宋教仁。
故事说到这里,这一幕《上海滩》里面既没有周润发也没有刘德华,只有两个人人得而诛之的恶贼。所谓无量头颅无量血,换来的民主共和,就这样戛然而止,从此后大家还是玩着暴力夺权的老路子,宪政国家的梦想成为泡影,战争代替了议会。他这一枪就干掉了一个时代!
这个故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度去写这个事件,因为绝大部分人不会关注两个罪大恶极的犯人背后故事,大部分资料都是关于宋教仁被刺经过和事后影响的。
故事参考自蔡寄鸥写的《鄂州血史》(龙门联合书局1958 P231-233)这本书不能说是信使,但是多有参考的价值,虽然故事稍有演义色彩但是应该是有一定根据和考证。宋教仁遇刺案手头能查证比较全面的资料汇编是马志亮主编的《喋血共和》(湖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 1997)以及蔡东藩的那本《民国演义》。不过这段传奇故事的若干细节似乎在其他的史料中不能找到印证,大部分的文献都没有细致论及这两个凶手的过往故事,只是专注他们杀人的背后指示和涉案的行动。资料所载《民立报》讲得比较简单直白,说道武士英供称他来沪后加入了共进会,会长应夔丞正在募集“为民除害的”枪手,并且许诺打死此人可以名利双收,武士英便答应了下来。考据并不是本文章的目标。再没有看到比蔡寄鸥写得更加详细的了资料了。
如此故事为真,武士英的角度,这件事似乎没有错,还显得颇有几分大义凛然“士为知己者死”、“为兄弟两肋插刀”,你要让历史中的小人物如历史教科是一般正确怎么可能?莫与他谈民主共和,他的貌美如花的老婆被上司抢了,这个民主共和在哪里,他被尤老么陷害身陷囹圄的时候,这个民主共和又在哪里,没有人给过他民主和共和甚至做人的尊严。他的世界是混乱颠倒的,只有手枪来维护自己的公平正义,而无常的命运背后,有一个应大哥罩着他,让他不需要再过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生活,给了他尊重和尊严,给了他做人的感觉,大哥大过天!生逢乱世,天下人并没有为他武士英着想,他为什么要去为天下人考虑。宋教仁的政治主张他是不会关心的。荆轲遇到了太子丹,卫国人去为燕太子刺杀秦王,这里面也没有太多的政治觉悟。在江湖人心中,唯一一个义字,大过天的。
而武士英的这一枪,再一次让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死循环,千千万万个武士英、林教头这样的小人物,又将在血腥凄惨的命运下无休止地走下去,失去了希望……
(持续关注本系列,有更多和江湖有关的波诡云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