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记叙文是初中阶段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七年级学生能写记叙文,但是称不上“好”,一篇优秀的记叙文需要选材典型,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而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逐一打磨,在写作训练中,我把大作文和小作文结合起来,既培养整体写作训练的意识,又能进行针对性的片段式训练,将考场作文的问题进行梳理,化整为零,逐一攻克难关。
学以致用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名作代表感遇篇立于世间,闪烁耀眼的光芒,何为“感遇”,诗有云“感之于心,遇之于目,情发于中,而寄于言也。”当子昂登上幽州台时,登高远眺,苍茫的大地,却再也不见那个为招揽贤士不惜重金建黄金台的燕昭王类的圣君明主了,天地广阔无垠,沧海桑田,瞬息万变,而阔大的天地之下陈子昂却茕茕独影,涕泪独落,孤独之感萦绕于心,久久难以纾解。
读陈子昂的诗,让学生体会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孤寂和惆怅,似乎在讲解完写作背景后,学生还是难以切身体会伯玉的内心的悲痛,孤独之感油然而生,不仅仅是苍茫广阔的环境他独自一人登上幽州台的孤高和寡,还有在人生道路上没有志趣相投的知己而踽踽独行,独自应对坎坷,更有武则天这样的君主,任人唯亲,更有武攸宜在行军作战中刚愎自用,排除异己……
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值得思索,白居易和元稹是文学史上难得的挚友,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史称“元白”。那么如何品味孤独,并将其落实在写作上呢?
通过布置“孤独”为角度的作文,带领学生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并将素材合理转化为典型事例,拓展写作思维角度,进行开放式训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请看写作要求
孤独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异乡漂泊无依;孤独是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孤独是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
写一篇考场作文。请以孤独为角度,叙写你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见闻。要求,记叙文,600字,考场作文,请注意格式和结构。
解题思路
孤独是——
是每逢假期的独自一人守着门口张望着爸妈的出现;
是去餐厅吃饭的路上被日光照射下拉的狭长身影;
是遭遇挫折困难后独自一人伏案哭泣的落寞;
是这个世界不管多精彩,都与我无关的凝望;
是成绩排第一却无法言说的“鸭梨山大”;
是每日风风火火,笑逐颜开只为掩饰内心的孤寂的面具人;
是记忆中爷爷那弯曲的脊背下默默守着老屋的乡土情结;
是默默一人承受着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养家糊口的爸爸;
是精神世界丰富,每日忙着奋笔疾书,争分夺秒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学霸;
是每日数学课上神游在外,聆听楼下跑操学生的追逐、跑跳的欢笑声;
……
写到这里,学生的孤独到底是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讲述自己或者别人的孤独呢?
又该如何纾解呢?等写作专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