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条微博挺扎心的:
我仿佛看到一个职场中年人在瑟瑟发抖。
是的,无能为力,没有勇气,顾虑多,十分焦虑,是当下中年人的现状。
职业规划师赵晓璃告诉我们:不要在35岁危机到来的时候再检视自己,那个时候你在职场中几乎没有什么退路了。
如果你在职场中感到迷茫,不知自己的定位,如果你想改变现状而不知从何下手,如果你不想到中年时后悔不已,我想你有必要看看这本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定义努力。
你今天的样子,就是昨天行为的结果与总和。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今,三十不立、四十仍惑的人大有人在。
因为在年轻的时候随遇而安,或恣意挥洒青春,从来不曾考虑三十岁后的自己应该是个什么样,到了三十岁的分水岭,工作不上不下,陷入了瓶颈,而这时周围是一群需要依靠你的人,危机感顷刻间向你袭来,你懊恼不已:
假如当初上学的时候能够再努力一些,假如当初刚上班的时候不断提升自己,好好在职业方面进行一番规划,假如不断学习充电,多学几门技能和手艺,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尴尬的地步。
所以,趁现在还来得及,认真想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30岁前怎么规划?
顺着这种思路,请给自己定一个5年或10年的奋斗目标,然后分解到每一年,再分解到每半年、每季度、每个月,直到每一天。
而光有目标,还远远不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这个过程没有人能代替你,也没所谓的捷径。
但是,如果在你迷路,或者陷入困局的时候,有人来指点迷津,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你需要系统的思维。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不论考虑问题还是进行任何决策,我们总习惯于过分关注于现有的条件,总感觉好像什么都要准备好,才必须要开始那样,结果,我们就这样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
对创业者而言,既要最大化避免无谓的消耗,又要进行有布局的投入。
就像下棋一样,要先布好棋局。
而对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说,何尝不是如此。
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是“我现在有什么,所以我只能做什么”;而系统思维的思考着眼点在于“我想得到什么,那么我可以做些什么”。
在做抉择的时候,系统思维会给你带来全新的思路与视角。
作者讲了一个咨询案例,来询者一直在纠结,到底是找一份离家近但行业前景不好的公司呢,还是舍近求远,找一份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呢?
最后给出的建议是,买辆车上下班!
没钱可以想办法,车可以分期,而找一家前景不错但能长期发展的公司,能保证你未来五到十年不需要为生计担忧,等以后业务熟了,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副业,有了车,跑业务也方便多了。
看,这就是跳出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人生永远不止AB选项。
很多职场人士抱怨明明自己很努力,但就是得不到想要的。可是,只要努力就够了吗?
如果你只是闷头努力,缺乏系统思维的能力,就很容易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乃至于这也不敢尝试那也不敢尝试,最终蹉跎了一生。
02 人在职场,沟通力很重要。
也许你有这样的困惑,在职场如战场的严峻形势下,你想沟通却苦于没有方法,怕说错了惹麻烦,说多了招人烦,说的不好听讨人厌。
书中通过一个案例,向我们证明,想要做好职场沟通,最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因为良好的关系是沟通的前提。
其次,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通过澄清目标、明确时间、细化要求等步骤将这个任务弄清楚,并盘点人力物力财力,最好将相关步骤落实到人,这样便于减少过程中不必要的误会与摩擦。
03 关于“突破”
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逃避。
每个职业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别人羡慕你高薪的工作,殊不知你背后所付出的血与泪;别人羡慕你安稳的生活,可能不能理解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多么煎熬;别人觉得通过打拼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时,却难以想象你的无奈。
所以,你要正视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在充满变数的人生里,努力前行。
作者的朋友刚子多年在体制内,他坦言,他们这些人很多内心其实是很奇妙的,一方面鄙视自己没能挥洒青春活出自己的样子,一方面又鄙视那些混企业的人,天天居无定所跳来跳去,始终落不下一个“安稳”。
其实人生没有最优化的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就注定了今后的人生道路不尽相同。然而不论怎样的道路,都注定是一条好坏参半悲欣交集的道路。
作者说,
撇去成败是非,我们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人的一生,或许最终还是这两个字,突破。
刚子最后还是没有勇气冲出体制,但他重拾了大学时的爱好——摄影,在一幅又一幅摄影作品里,寄托自己对人生未达部分的渴望与憧憬。
这不就是突破吗?
或许, 你的兴趣爱好还可能为你将来谋得另一个出路。
04 关于“善待自己”
大多数中国人一生会是这样的:
二十岁的时候,我们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十年目标,想着三十岁的自己一定要实现事业爱情双丰收。
三十岁的时候,我们惊觉自己除了一份鸡肋一样的工作之外,面对结婚无比恐慌,感觉自己什么也没有准备好,于是我们又给自己定了一个十年目标,希望四十岁的自己人生小有成就,不再为金钱担忧,从此享受美好的生活。
十年过去了,四十岁的我们赫然发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并没有如己所愿般风生水起,婚姻谈不上多糟糕但也说不上有多好,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我们常常感到分身乏术、疲惫不堪。
五十岁的时候,面对年迈的父母,我们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孩子转眼就要上大学了,我们将迎来所谓的“空巢期”,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老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六十岁的时候,身边的人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我们甚至来不及照顾自己的梦想,也并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爱好,接下来还要给孩子带孩子……
我们穷尽一生,都在满足他人的期待,从来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也从来不曾停下来听听自己的内心,到头来,我们丢了自己。
工作本身也是生活一部分,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过一生,不是那么宏观或者伟大的事项。
要想活出自我,需要给目标做减法。作者告诉我们,
筛选目标的第一步,就是放眼未来,看看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方式。
筛选目标的第二步,是区分真正的爱好。
筛选目标的第三步,要制定落地的步骤,考虑变现能力。
你要学会,你所采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为了自己愉悦,而不是为了谁做任何牺牲。
以上只是我在读书过程中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点,书里35个案例,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职场困惑,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许透过他们还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工作本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我的过程。希望我们都能不困于当下,不悔于过去,不惧于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