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月老师提到的“四有”文章,对我启发最大的,当然是“有趣”。
有趣并不代表低俗,出得厅堂、端正大方的文字也可以很有趣,现在很多流传甚广的知识普及类文章,走的都是有趣的路线。
从我接触的心理学书籍来看,国内的教科书走的基本是严肃路线,全程板着脸。我刚上大学时,拿到的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是《普通心理学》,翻开第一章:“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余下的内容也是乏味得很,介绍的大多是实验室和现实生活脱节的例子,合上书、闭上眼,也没啥感觉。当时资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查询资料都得去图书馆,东翻翻西翻翻、左看看右看看,一堆书在眼前晃,不知道从何看起。加上当时我很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暗地里极度羞涩自卑,本来就觉得人生迷茫的我,更是恍恍惚惚。直到很多年以后,看了一本《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开篇通过一些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出“心理学能做什么?适合什么人?”等等,我看了以后,猛拍大腿,痛恨自己当时怎么就没明白这些道理。可见,有趣可以引导一个人走上职业发展的康庄大道,既然困难不可避免, 为何不选择更有趣的道路呢?
还有历史,我一直对历史兴趣不大,因为教科书经常要我背诵“某某年,发生了什么事情,某某推翻了什么朝代”,除了死记硬背,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拿高分了。工作多年以后,偶尔有一天翻到《明朝那些事儿》,开篇写到:“朱元璋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作者可以用这么调侃的语气地去介绍一个皇帝喜欢的颜色,感觉全身沉睡已久的历史细胞瞬间清醒了过来,翻阅了周边很多相关书籍,可见有趣真的是非常能调动人全身积极性、克服懒惰的大好特点。
最近,喜欢上一些生活类的散文随笔,例如张春的文字,一翻开她的书,就感觉被击中了!在她的《一生里的某一刻》这本书里,有篇文章介绍她冰激凌店里一个“好员工”洵洵酱,她说:“洵洵酱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掌握了吊扇如何调速的核心技术”,当时看到这一句,喝的水差点喷出来,觉得太好玩了。张春很擅长讲故事,她用调皮的语气和戏谑的文字,她的奇思妙想、喜悦、痛苦,就这样毫无阻拦地传递给我们,我每次看完她的文字,既忍俊不禁,又在心中呐喊“就是这样的!”。
2、我在工作当中有什么样的细节,符合明月老师文章中提到的“料”的标准?
我的工作是人力资源,每天面对各色人等,尤其是面试时,既能遇到谎话连篇一戳就破的老油条,也能遇到踏实肯干但不善言辞的技术咖,或是表达、技术双一流的攻城狮......
例:我们在面试时,经常会让应聘者做一段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全看应聘者自我发挥,时间虽短,但也可以看到应聘者的基本逻辑和准备是否充分等。曾经有个女孩子,进来会议室后,很不安地坐在我对面,头发松松地束着,有点凌乱,也没有特别打扮,一身简朴的运动装和跑鞋,我看她有点紧张,在她递简历过来以后,让她简单介绍下自己,她很惊讶地看着我:“自我介绍?啊,我没准备啊,这个,要介绍什么啊,我说点什么好呢”,说完就很羞涩地看着我们,接不下话,为了打破僵局,我们开始问其他技术问题,她多半答不上来,不停地挠头抓耳,也想不出更好的答案来,后面的面试结果可想而知。还有个男孩子,进来以后,我们还没开始说话,他就开始自我介绍:“我是***,我来自**学校,我最喜欢的明星是乔丹,我喜欢他是因为......”接下来的十分钟里,他都在介绍乔丹,我一直很想打断他,但又想看看他究竟能聊多久乔丹的事儿,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借着一个电话赶紧跑出去狂笑。
3、张爱玲《琉璃瓦》中的五个比喻句:
比喻句一:烫鬈的头发,多天没有梳过,蟠结在头上,像破草席子似的。
仿写一:乱蓬蓬的头发,多天没有洗过,像抹过猪油似的,油光发亮。
仿写二:他面无表情、身体紧绷着,一动不动,像橱窗里的人体模特一样,硬邦邦的。
比喻句二:晶亮的玻璃窗里品字式堆着一堆堆黄肥皂,像童话里金砖砌成的堡垒。
仿写一:十几个人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好像抹过桌子的破布一样被丢弃得到处都是。
比喻句三:他站起身来,一只手抱着温暖的茶壶,一只手按在口面,悠悠地抚摸着,像农人抱着鸡似的。
仿写一:他站起身来,一只手扶着椅子边缘,一只手按在胸口,大口大口、粗粗地喘着气,像废弃仓库的排气扇一样,发出呼呼呼呼的声音。
比喻句四:她穿着乳白冰纹绉的单袍子,粘在身上,像牛奶的薄膜,肩上也染了一点胭脂晕。
仿写一:她穿着发黄的衬衣,汗水打湿了黏在身上,像被揉过的废报纸,皱巴巴的。裤腿上也溅了很多泥,湿漉漉的。
比喻句五:他那件汗衫已经从头上扯了下来,可是依旧套在颈上,像草裙舞的花圈。
仿写一:他刚剪了头发,虽然稍微平整了些,可是厚重的刘海齐齐地压在脑门上,像倒盖着一个宽口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