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做一道选择题。
睡觉前,孩子把玩具都撒在屋子里,这时父母想让孩子收拾玩具,至少做到帮忙一起收拾。作为家长,你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表达?
A、把玩具收起来,要不不许睡觉!
B、把玩具收起来,明天可以给你吃糖。
C、把玩具收起来,不收起来的玩具证明你不想要了,爸爸妈妈帮你扔掉。
D、宝贝,玩具不玩送回家,你这样不是好习惯,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都该不喜欢你了。赶紧把玩具收起来。
这道选择题非常有意思,不同选项代表着家长对孩子不同的态度。
A选项,父母比较严厉,习惯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小孩子碰到往往会哭闹。但是父母如果习惯用此方法,孩子心里慢慢会充满对暴力的恐惧,然后每当被要求,就乖乖的执行。
B选项,父母是通过利诱的方法来让孩子打成某个目标。一般来说,对于小孩子的诱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这种方法很难长期维持,因为孩子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C选项,其实是改良版的A选项,父母是通过委婉的胁迫,让孩子来收拾玩具。
D选项,是和小孩子讲道理,让他们明白不这样做的危害,从而达到让孩子收拾玩具的目的。
使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经常使用A选项的家长,孩子很乖,很容易养成自主收拾玩具的习惯,但关键问题是对孩子的心理上影响太大。
经常使用B选项的家长,孩子不易养成习惯,一旦利益中断,孩子就可能变本加厉,形成扭曲的性格。
懂得使用C选项的家长,已经知道暴力沟通的危害,开始考虑孩子的感受。但看似给孩子选择的权力,但选项只有一个,也是通过胁迫的方式来达到沟通的最终目的。孩子也会学着父母的手段,在其他问题上胁迫别人。
D选项,使用了我们说的共情的方法,让孩子理解不收拾玩具的危害。这种方法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但是见效慢,让孩子通过认知来养成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现在经常看育儿文章的家长,应该会选择D选项来教育孩子。因为A、B、C选项都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AC选项中更充满了语言暴力。
其实D选项也有语言暴力的问题,只是平时很难被注意到,文章后面会给出答案。
02
说到语言暴力,人们都知道这不是一个沟通的好方法,但却不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语言暴力。比如我们常见的“贴标签”现象,就是小时候父母经常这么教育我们,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其他成人就是这么教育其他孩子的。所以我们成为父母后,自然而然的就学会贴标签这项语言暴力。
而非暴力的沟通的好处很多,让我们不用批评指责的的方式与人交谈,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增进感情,建立和谐关系。家长学习非暴力沟通,不仅可以不伤害孩子的感情,更能和孩子间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那么,家长想要学习与孩子间的非暴力沟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观察事实,不要主观评判孩子。
家长需要注意表达的内容是事实还是看法。因为表达事实,孩子容易接受。而表达看法,就带有了主观意愿,有可能被反驳。即便孩子不反驳,也会从心理上抵触这种说法。日积月累,就会形成青春期叛逆性格的源头。
比如孩子不小心摔碎了一个杯子。如果家长说:“你怎么总这么不小心,都多大了还摔杯子。”孩子本来是很内疚的,但经过家长这样的评判,马上回生出抵抗情绪。因为家长的话里,含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仿佛在和孩子强调“你永远都不行”,这当然会让孩子厌烦。但是换一种说法,“呀,杯子摔碎了呀,它会很疼吧,我们把它收拾干净吧。”这种说法的好处时不评判孩子的行为,其实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小心,只是再强调一次孩子错了,这就没有必要了。我们需要说出客观事实和接下来的行为,就是把杯子收拾好就行了。
练习观察事实,家长们需要警惕日常里常用的“你总是”、“我以为”、“你从来”等字样,这样的词后面跟的一般都是主观评判而不是事实。
第二、学会表达感受
表达感受,可以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妈妈很开心,很幸福,甚至需要直接说我很生气。
但是注意表达感受,不是表达想法。上面的词“开心”、“幸福”、“生气”都是对心理感受的表述,没有主观色彩。但我们开篇的选择题中,D选项里,家长说“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了”。这个“喜欢”虽然也是描写心理活动,但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就是在描述想法,而不是描述感受。所以文章中的D选项也不是最佳答案。
第三、发现自己的需求
想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是孩子犯错误时?不守规矩时?
其实都不是,正确答案是没有按家长的意愿进行做的时候。 比如孩子考试考了80分,你会如何评价孩子?如果其他孩子都是100分,你可能会狠狠的批评孩子。如果80分已经是最高分,你可能还会表扬孩子。这就反应出孩子的行为其实对父母的态度影响不是绝对的,只取决于父母的需求。但实际上,父母更该关注的不是哪80分的内容孩子学会了,哪20分的内容还没有掌握吗?
家长的负面感受其实是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造成的,而不是对方的行为造成的。当我们自己的需求不被满足,就会引起语言暴力。
因此家长根据自己的感受,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是避免语言暴力的一个有力途径。
第四、提出明确的请求
一旦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可以直接说出来。沟通时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越具体越好,要有可操作性。千万不要为了一时发泄,偏离了自己的谈话目标。
还是文字开篇的选择题,我给出一个新的选项:
E、宝贝,你睡觉的时候躺在被窝里,多暖和。现在玩具都躺在地上,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好冷啊,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到被窝里睡觉好吗?
同样是共情的方法,但是选项E和选项D共情的方式不一样。共情方法不该以胁迫孩子为手段,而是让孩子体会对方同样状态下的感情。选项E直接说出了家长的请求,且没有偏离中心的目标,是我目前心目中的最佳答案。
最后,提醒一下家长朋友们,沟通是双向的,我们是孩子的老师和学习的模板。我们用非暴力语言和孩子们进行沟通,他们会自然学会这种语言利器,在未来的社交中也会占有优势。所以,赶紧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