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自述;孩子初三,玩手机上瘾,家长一说还玩离家出走(一个人去另外的房子住),对家长出言不逊,有时候还骂父母。
针对第一位妈妈连线的问题,院长首先总结所有连线的,家里孩子出问题的这样的家庭,第一,家长没有共同学习;第二,家长里边没有人学导师班的课;第三,孩子没有参加院长的训练。
当一个孩子对家长没有敬畏心的时候,这就是提醒家长要提升自己的能量。有的事情可以通过共性的方法来处理。像孩子这个情况,一定要出一个具体的方案,按照方案来进行。首先,家长进一步学习,你是学了,但是你没有学彻底,当你自己没有能量的时候,孩子不会把你当回事儿,你说啥他都不会听。同时还要咨询,咨询的原则,谁焦虑谁咨询,谁痛苦谁咨询,所以家长首先要给自己做咨询。
关于是否和孩子谈手机的问题
孩子的成绩能够保持在班级的前15名。这个结果已经不错。考试完之后,孩子玩游戏要大大方方的给他。成绩出来之后,如果成绩提高了。不用去干涉太多,如果成绩下降了。也不要老盯着手机,要盯着成绩。按照学业管理表
当孩子不想和家长在一块儿住的时候,想自己单独住,妈妈可以说好呀,但是你一个人在这儿过,妈妈不放心你的生活,妈妈心疼你
孩子平时对爸爸妈妈说话不尊重,有的时候甚至还骂,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孩子说一句话,我是恁妈,你没必要用这个口气跟我说话,我生你养你,不是让你不尊重我的,你换个口气跟我说话。
孩子现在都敢骂你,以后他不养你们怎么办?就这种模式。估计以后他会像对保姆一样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你刚才说这句话,就是要让孩儿明白他的角色,也让她明白爸爸妈妈的角色
针对孩子有时候会离家出走。家长记住三句话:凡是离家出走的孩子,都是孩子的一颗心在家里边找不到安放位置;凡是早恋的孩子,都是内心爱的能量无法在家庭内部流动的孩子;凡是玩手机上瘾的孩子,都是在现实社会,尤其在家庭里边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的孩子。
孩子六岁,出了问题总喜欢往自己身上揽责任(举例:和哥哥一起在沙发上往下蹦着玩,沙发的木撑坏了一个,孩子又是自责,说自己错了,都怨自己,不怨哥哥)。
针对第二个连线。院长的剖析,第一,让妈妈从妈妈的角色出发,在孩子把沙发弄坏的时候,妈妈首先要表达对孩子的关心,赶紧看看孩子有没有受伤,孩子摔着了没有。
第二,凡是看到有损坏的物品的时候,应该和孩子一起去修复。因为打扫房间的过程就是清理内心的过程,修复破损的东西的过程就是修复情感的过程(既修复了情感,又增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那份心)。第三,家长的要求越明确,孩子执行越到位。家长不能很淡定的说一句,没事儿没事儿,应该把明确的要求给到孩子。因为家长的话越是模棱两可,孩子越容易走极端。从这个事例可以感觉,这是一个很让人心疼的孩子,也是一个特别想做好孩子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最容易产生讨好的心理。然后提醒妈妈要注重家庭各种关系的处理。因为这个孩子在平时要么是被你们忽视了,要么是被你们太重视了。
我通过第一个案例再次觉得家长的学习很有必要,要培养一个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很有必要,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个人领地很有必要,让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超过手机很有必要。
我通过第二个案例想到女儿以前不小心损坏了东西时,好像我也喜欢说没事儿,也没想起来和孩子一起去修复。现在听了抖音直播明白了自己以为处理的很有境界的事情,原来对孩子毫无帮助。从浸泡式学习开始,每天成长一点点,让自己做科学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