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传播》这本书也被称为《舆论世界的哲学》,作者皱振东。目前我阅读到第二章舆论世界的法则的第三部分——舆论是怎样的世界。作者为了读者能够较为清楚的理解有关舆论和传播的一些观点,写作的结构和手法也是有他的独特之处,让难以理解的一些学术的观点能够较为易懂,尤其是在正文的前面列举了很多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又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传播现象,让我对传播有了更加独特的见解,同时也让我有了想继续进一步往下读的欲望。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到的桃李不言也是一种传播,作者认为尽管桃李不说话,但是它们会开花、会结果。如果桃李既不开花也不结果,那还可能下自成蹊吗?开花和结果,就是桃李的传播方式。有意的沉默是一种传播,深居简出也是一种传播,终南捷径更是一种传播!这实在是有趣,我从来没有想过有意的沉默是一种传播,至于传播到底是什么我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找到这个答案。
《弱传播》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是提出打开舆论世界密码的假说,作者把这个假说称为弱传播;弱传播假说认为:舆论的世界是一个弱传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舆竞天择,弱者生存。说实话,按照我目前的知识储备来看,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我想这也是我想继续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试图去理解作者所提到的弱传播是什么,自己又能从中收获些什么?抱着这样的心态我继续边琢磨边阅读。
对于舆论的定义这一板块,我很喜欢作者的讲述逻辑,层层递进,最终得出了一个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关注的表达与聚集。可以从一下的逻辑图里可以看出从定义的分歧和共识两个大的方面展开,逐渐细分。
作者认为舆论的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偶尔是本质的,往往是片面的,永远是表象的。也就是说舆论是由表象构筑的世界,所有的东西,必须涌动到表面,才能被看到。我们的目光可以看到海平面,却看不到全部的大海。即使我们借助显微镜,看到的原子、电子仍然是其表象,而不是原子或电子的内部。即便是红外线、CT机的扫描,穿透到物体的内部,仍然是对内部表象的反射。因为任何的观察手段,得到的都是对一个表象的反映,即便其某种程度可以反映本质,但“映”本身,就是显示、表现与显现,其结果还是“像”,不过是用表象的方式映射出本质。无论观察手段可以深入到事物内部的哪个层次,在观察手段的折返点,就是被观察对象的表象。我们每天都在被传播的信息包围,在海量的传播信息中,只有被我们关注了的才会被称为是舆论,我们关注的是表面,思考的是背后,也就是说很多时候舆论并不能代表事件的本质,同时我们为了能让传播的信息得到关注,如何能让表面变得有趣也是值得去探索的问题,或许这就是很多标题党出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