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2020年11月24日 打卡第七天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这一段我反反复复看了三四遍。本计划第四章一天看完,看到这个标题我停顿了,用了两天的时间来学习这一段。因为这是我教育当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自己本身不优秀,却还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每日金句:
1、学会接受不完美,每个孩子一定有不完美的一面,更多的去看孩子好的地方,发现亮点才是推动一个孩子成长进步的方向。
2、找到孩子光明的那一面,积极地想办法把它放大,这才是让孩子获得自尊、自信最有效的方法。
3、勇敢地表达爱,表达出对孩子的欣赏,孩子才能变得更加自信、乐观。
4、核心是你的生活重心不能完全放在孩子身上,这是假的放养。真的放养是我从心底相信,耐心很重要。如果一个人不能管理好自己,那么强加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5、人学习的过程就是犯错的过程,要有一定的包容度。
收获与反思:
1、孩子不能接受批评,是哪里出了问题?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大抵是我们家长的引导出了偏差。曾经和豆豆聊天,他说他觉得犯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我就开始思考,是孩子在犯错时,我过激的言语和反应影响了孩子,或者是我过度的批评和指责伤害了孩子的自尊。理论的道理讲了一大堆,发现他依然不能面对哪怕是别人对他善意的提醒,更不用说知错改错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慢慢发现,自己几乎也很难真正从心理上接受别人的指正批评。追其原因,就是从小缺乏鼓励和肯定。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原件有问题。我们言语上正确的引导,行为上却不停的给孩子做错误的示范。以至于相同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就是问题,在大人身上就不算问题。所以,身体力行大于言语引导,少说多做,发现自身问题及时改正,做好孩子的“镜子”。
2、为什么道理孩子比我们明白,却总是和我们对着干?
看到作者和嘟嘟的的对话,我也试着和豆豆做了类似的交流。豆豆也告诉我,他也知道长的直的树是被修剪过的,长的弯的树是没有人管理的。其实道理孩子都懂,我想可能是在沟通过程中出了问题。说话的语气,神态,或者不经意的用词不当,都掩盖了我们的初心,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3、孩子从多大就要立规矩,接受批评指正?
个人觉得,至少在孩子三岁以前,开始有自主意识的时候,就要规矩他的行为。因我工作的原因,每天都可遇到下至不到一月,上至十几岁的孩子。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哪怕是几个月大的孩子,你夸他漂亮夸他听话,他都会冲你笑;反之,你开玩笑说他丑,调皮捣蛋他都会咧嘴哭。我就在想,孩子这么小,都能听懂话,也就是说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认知能力,关键在于看护人的引导。“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要总说孩子小,熊孩子都是从小没立规矩,长大后受不了规矩的约束而造成的。很赞同作者那句“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根本没有接受过批评,没有接受过规范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孩子的不安全感会更加强烈,他会感觉到大家都不喜欢自己,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在他的心中完全不知道世界的边界在哪里”从而让孩子也失去了价值感。我家二宝,从很小就会察言观色,所以基本没有挨过批评。任何事情也都是由着他的性子。所以去了幼儿园,老师定了很多规矩,他就受不了这个约束呀,依然处于半放养状态,所以显得特别不合群。我又因此开始焦虑,担心孩子小小年纪价值感缺失,从而引发一系列教育中的问题。从现在开始,给二宝树立规则感。也许过程很难,但是一定要让他感受到我们坚定而温柔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