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有个小学同学L挺能干的,专业学画画,在拍卖行实习过,自己做视频,收获了不少粉丝,现在又开了个艺术品中介公司卖画,据说有时一个月也能赚三万左右,这点我很服气,毕竟才大三。
这位同学的父母我们是认识的,东北人,爸爸是转业军人,夫妻俩在北京开饭馆,我们也去吃过几次,后来孩子们大了,他们也搬家了,便再没有了联系。
丫头上大学后,她的QQ也开始热闹起来,很多平时不联系的也来加她,才知道L同学为了能拿到在京考试的资格,整整晚了两年才上大学。
因为两人都有创业的想法,自然而然就走得近了些,丫头说L同学敢说敢做,刚开始就想让丫头帮她介绍几个朋友,一起做画展,找到几个愿意做事的同学后一起见了个面,谈得还算投机,但渐渐地发现:所谓的画展就是让丫头找些国际名校的学生帮她策划画展,为她站台,然后画展成功与否无所谓,只要能给她的简历添上一笔就行。
这样被利用的感觉很不好,丫头不愿意拿自己的信用去为她背书,伤了人脉,于是和其他人说清楚后就退出了,当然她介绍的人也退出了。
没多久,L同学高调交了个女朋友,在朋友圈里秀恩爱,我虽然没有大惊小怪,但还是免不了想知道她的父母是什么看法。当然我也不会去问了。
就在前几天,丫头告诉我,L同学的恋情黄了,因为她当时就是看中了那女孩的人脉圈子,没想到几个月了,那女孩捂得紧紧的,什么也没捞着,于是就分手了。
这目的性也太强了吧?我担心丫头会沾染上这个毛病。
“您放心,我敢告诉您,就说明我有分辨力,她有些优点还是值得我学习的。”
“她现在在某大学蹭心理学的课,可能是急于提升自己吧,还想去学茶、学红酒,她看我的朋友圈经常有类似高大上的信息,以为会喝茶品酒就会有机会实现阶层跨越。”
“我告诉她,我能参加一些看起来高冷的场合,只是因为我家里一直有这些关系,我能跟别人谈茶论酒,也只是因为在我小时候就跟着我爸妈品茶调酒做咖啡。”
我不失时机地自我表扬:“这时候,你妈猎奇爱折腾的毛病就成了优点了吧?”
“也亏得您爱玩,也舍得在玩的上面花钱,让我无形中认识了许多茶叶咖啡和酒,还有你们带我吃过的美食,在闲聊时很有帮助,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些东西都是很靠个人的味蕾去感受的,上培训班只能学到皮毛,若碰到个二调子老师,还会跟偏。”
我深以为然,她比我通透多了。
“年轻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不违法,什么都要去试一试,这也是我们在产品策划里要宣扬的态度。”
瞧瞧,又扯到了策划,要成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