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常见症状与自我缓解方式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多种典型症状,患者可通过一些自我缓解方式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具体介绍:

常见症状

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 “搓丸样” 动作,频率为 4~6Hz。

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加,且这种阻力在关节活动的整个范围内都均匀一致,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 “铅管样强直”;若患者同时伴有震颤,会出现规律的停顿,如同两个齿轮咬合转动时的感觉,称为 “齿轮样强直”。

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可能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困难,逐渐发展为全面的运动迟缓,如起身、行走困难,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呈现 “面具脸”。

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身体重心不稳,容易跌倒。例如在转弯、上下楼梯时更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安全性。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早期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对气味的辨别能力下降。还可能伴有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安腿综合征,在休息时腿部出现难以名状的不适感,活动后可缓解。

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失眠,入睡困难或睡眠中频繁觉醒。还可能出现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在梦境中会出现肢体的动作,如拳打脚踢、喊叫等,可能会对同床者造成伤害。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症状有便秘,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排便困难。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以及体位性低血压,即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

精神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担心害怕等。也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痴呆。

自我缓解方式

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力,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建议每周进行 3~5 次,每次 30~60 分钟。

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走直线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每天可进行 15~20 分钟的平衡训练。

瑜伽和太极拳:瑜伽和太极拳中的一些动作可以帮助患者拉伸肌肉、增强身体柔韧性,同时还能调节呼吸,放松身心。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周进行 2~3 次练习。

饮食调节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保证蛋白质适量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但要注意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时间,避免与左旋多巴类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保持水分充足: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不少于 1500~2000 毫升,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也有利于缓解便秘。

心理调节

放松疗法:如深呼吸训练、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可帮助患者减轻焦虑、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社交活动: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如与朋友聚会、参加兴趣小组等,可增加社交互动,丰富生活内容,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帕金森病的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