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句话,我觉得很好。
“写作是为了滋养灵魂,看书是为了让生命扎根。
只有读书和写作,才能抵抗如藤蔓般无声无息缠绕内心的荒凉。”
不知道是我看不见欢喜的缘故,还是我来到了一个坟冢的高坡。总是会抱着本书发呆,然后透过雨痕留迹的玻璃看天空一朵朵疾驰的云。
那些云很奇怪,你不看它的时候,感觉它就在那里静静地俯视着一切,哪怕你已经躲在高楼之中的某个角落,当你悄悄的望出去,会发现它似乎还在注视你,那感觉就好像蒙娜丽莎那幅画一样,无论哪个角度都在看着你微笑,很鸡皮很麻。
但当你仔细的看它的时候,它鲜活的生命真实的就好像哺乳动物的幼崽。变了吗,好像也没有,地球只有单细胞生命的时候,它也是如此。只不过,它跑的太快了,就像时间。
后来啊,那些云越跑越快,追着跑着摔到了一起,我的视线开始随着它们的聚众打闹变暗变沉,那颜色挺像曼彻斯特的石板路,灰蒙蒙。
小鸟不再叫,巨大建筑机器的声音也渐渐停了,画着桃花妆的红衣女孩脸色开始扭曲,大概在抱怨着天气的变化匆匆消失在路口。
不过我倒觉着挺好,她的妆面我不太喜欢,让人想起章子怡在《艺妓回忆录》中的扮相,有点夸张。所以我一并对着玻璃窗的影摸索着挤去了下巴冒出的一颗痘,果然看不见了就舒坦了。
我好像看不到更远处了。
生活在伦敦的人中大概总有那么一个人此时和我突破了次元,感受的是同一种温差和湿度。不过多少是不同于19世纪3月的天气。
我记得我小时候见过许多漂浮在云朵之上的宫殿城堡、悬在两栋房子之间的海市蜃楼、住在房间阁楼上吃人的怪兽以及墙壁裂缝里吓人的妖精。
只是现在可能反射弧变长了,也许它们都还在,只是出现在我转身或者擦肩在我抬头的那一刻,总之,再也找不到猎狗、枣红马和斑鸠了。
我也向许多游人讲起过它们,形容它们的特点,会对什么样的呼声作出回应,只是他们似乎没有兴趣知道,不是摆摆手就是摇摇头,他们急着在手里小小的屏幕中赶路。
有那么一两个人,他们说听过狗吠声、马蹄声甚至看见过消失在云朵后的斑鸠剪影。我以为是真的,但聊更多,才发现他们也丢了东西,有怀表有古钟、有破瓷有吊坠。
原来大家都是同道人。
1900在“弗吉尼亚人号”下船的那个楼梯间,谁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