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这个词在我们生活的语言体系中高频出现,它似乎具有魔法,好则让人乐观开朗;差则让人消极悲观。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体验?
15年前,我突然得知一个噩耗,母亲得了直肠癌,而且是低分化。作为独生子女的我,瞬间感觉精神垮塌,但我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隐瞒了病情,陪伴、鼓励母亲手术,以及6次化疗。虽然每一次化疗的最后一两天,母亲都撑不住,总会晕倒,但我们都没有中途放弃每一次最后一两天的化疗。我不断地鼓励母亲,让她积极地面对病魔,与一次次痛苦的化疗作斗争。10年前,母亲去医院复查时,她的主治医生说:“当年与你一起治疗的病友都已离开人世了……”母亲当时心情很不好,我只好如实告诉她当初的病情。同时,我不断肯定母亲的乐观与坚强,坚信一切将会更好。的确,母亲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坚持早晚锻炼。5年前,母亲再次去复查,各项指标恢复非常好,甚至比我身体素质强。
开学家长会前,我与大家分享了我与母亲的这段经历。听完这个故事,大家都明白此次家长会,我想表达的第一层意思:我们遇见任何事情,都要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家长会中,我与大家交流了几个关键词:陪伴、阅读、习惯、空间、尊重、品格。交流期间,不免谈到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引发家长焦虑的话题:孩子到底补不补课?当前一个很不好的教育现状:跟风补课。看着其他的孩子都去补习班,让自己的孩子也跟上,作文课、奥数课、英语课、……把假期占得满满的。
关于孩子补不补课?我觉得首先看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跟风补课是不可取的,毕竟适合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其次尊重孩子意见,如果孩子真心愿意提升,是可行的。如果孩子不愿意,千万别勉强孩子,一则浪费金钱,二则浪费时间。不如把补课的钱给孩子买一堆有营养的书,把补课的时间还给孩子读大量有品质的书,这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从长远来看,阅读的积累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与其补课,不如让孩子多读课外书,疏通思维的通道,也许会更好。这是此次家长会,我想表达的第二层意思,不跟风,少补课,多读书,多静思。
结束家长会,打开手机,一则家长来信:前两天接孩子时听到一些家长说语数英从一年级就补起来了,还要把音乐、美术、体能补起来,弄的我们都紧张了,我们家除了周末打乒乓球什么也没补,也怕上高年级后学习会有所跟不上,今天开了家长会后,感觉浮躁的心又安定不少,谢谢老师的建议和分享。
线上家长会不同于线下家长会,家长是否真正参会,是否专注倾听,我们不能及时了解,一切看家长的自觉性,或对家长会的重视度。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文字,听到这样的倾诉,这是真实的声音,这是真诚的反馈,哪怕只有一则,就说明此次家长会是有效的。这说明有家长认真对待线上家长会,用心倾听并自我调整,达到了我召开此会的初衷及目的,帮助家长缓解教育焦虑,调整自我心态。
回想评优选先,一个男孩因怕失败而胆怯地不敢上台作一句话介绍,在我生拉硬拽下走上讲台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发言,在我各种鼓励利诱下终于小声地说了一句。当评选结果出来时,这个男孩看到自己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目标(三好学生),瞬间情绪失控,又哭又闹,嘴里不停地叨叨:我不想评,他们非要我参加……另一个落选的孩子,居然时隔半节课后也情绪失控,将自己的书本扔在地上,在教室里边跑边哭。这些孩子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呢?也许是当前家长的教育焦虑已无声无息地传递给了孩子。安慰、鼓励这两个孩子是必需的心理疏导工作,然而要解决根本性问题,还是要家长缓解焦虑,学会放下,以平和地心态面对孩子的得与失、成与败,引导孩子看重过程,淡化结果。
作为母亲,我也曾有过教育焦虑,我会尝试改变生活方式,想法自我调节心情,如周末陪孩子一起郊游、跑步、登山,在亲近自然中排泄自身的烦燥;或与孩子逛书店,喝杯奶茶,吃块点心,看一本书,在享受静谧中平复自己的焦躁;或全家一起看一场电影,吃一顿大餐,在热闹欢愉中唤起生活的激情。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会后,我以这段节选与大家共勉,它来自刘瑜写给自己女儿的信,送给教育路上的自己,送给我的家长朋友,以及正在阅读我文字的你。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要内化于心,付诸于行,让我们与孩子一起修炼,共同成长。
心态好,相信一切将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