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可浓可淡。浓的醇厚,淡的清香。涩中有甘,口齿留香。
茶,这个字眼在我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在生活中似乎是一种挺不起眼的东西,随处可见,也可以轻松买到。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一种待客之道,逢年过节去亲戚家做客,他们都会热情的泡上一杯茶以表欢迎或是对客人的礼貌与客气,寒暄几句,然后入座。走亲访友,吃年夜饭一般都是冬天,这一杯刚泡好的茶在冰天冻地的天气里恰好可以温暖我们的手,解我们的渴。当有人来我家,我也会泡上一杯茶对他说:“请喝茶。”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润滑剂”,也是我们的待客之道;说到陌生,虽然我对茶充满好奇,但我并不懂茶;虽然它随处可见,我家也有留存,但是我从来不喝。以前我从不知道茶原来有许多品种——红茶,白茶,黄茶,黑茶,绿茶等等。我只知道茶就只是茶,唯一我知道的品种只有西湖龙井和铁观音;我不知道泡茶原来也是一门艺术——茶艺,也不知道泡茶技术原来会这么难,我只知道杯里放茶叶然后用滚水烫开就行了;我不知道品茶原来也可以这么优雅,我甚至好奇他们是怎么品出茶的品种,它是不是还差点火候?两种茶味道有什么区别?像我这种对茶一窍不通的人,透露着对茶行人的羡慕;我不知道茶的制作工艺,它是经过怎样的工序才变成干瘪的颗粒状并且能保留住它经典的茶香;我不知道茶应该在怎样的环境下种植,要什么时候采摘,应该摘什么样的?;我不知道茶的起源,它是如何被发现并且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饮料?;我同样也不知道茶有什么功效,可以使人们那么的钟爱于它,几乎上了年纪的人都爱喝它。茶,不经意间成为了我的兴趣,激起了我大大的好奇心,让我想向他靠近,去了解他并学习茶道。
茶,一个简简单单的字眼背后却有着巨大的知识宝库,如同一座“博物馆”,小小的角落也能发现大大的奇迹。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非常的有趣: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第二种是《神农本草》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记载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为人们尝试草木治病的时候,尝到了金绿色滚山珠中毒,死在茶树下,茶树上的水流入神农的口里,因此而得救。
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秦汉说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正确性。
茶的品种由不同的发酵程度来区分。绿茶未经发酵;红茶属全发酵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白茶属微发酵茶,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黄茶属轻发酵茶类。
不同种类的茶有不同的功效。绿茶功效:醒脑提神,利尿解乏,缓解疲劳,抗衰老。红茶功效: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青茶(乌龙茶)功效:美容、改善皮肤过敏、瘦身、抗肿瘤、预防衰老。黑茶功效:降血脂、降血压、降糖、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白茶功效: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黄茶功效: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
茶的工艺:采茶,自家采摘严格以一芽两叶为主。日光萎凋,采摘下来之茶须于日光下摊晒,减少细胞水分含量。杀青,将茶叶放在锅中翻炒,使得茶叶失水均匀。揉捻,经过人工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日晒干燥,石磨压饼,采用手工石磨压制。最后晾干。
我虽不懂茶,但名茶还是知晓一点,西湖龙井,是杭州一带名茶,名声显赫。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誉满天下,特点是色绿光润,形似碗钉,藏风不露,味爽鲜醇,采摘十分精细,加工精致苛刻。龙井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制作过程才成为茶中珍品。西湖龙井嫩香中带清香,滋味较清鲜柔和。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故有师、龙、云、虎、梅五品著称,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誉满天下。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因此西湖龙井茶是“三名四绝五品”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