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得了支气管炎,家人们纷纷劝说去医院医治。可无论怎么劝说,就是不肯去医院,即使拉他去医院,依然坚持不去,甚至挥拳抵抗。凭着自学了一点穴位知识,自认为很懂医学了,自己对自己的病很清楚。可那炎症可不依你,越熬越严重,食欲不振,如此几天,竟落地卧床不起,需人在身边照料。家人们自然另寻他法了,邻居阿婆把自家种的果子拿来说把它的皮拿来熬成汤,加上红枣,冰糖,梨一起,可以祛痰止咳。等嚼果皮时,嫌它没煮烂嚼不动,发了一通气。可是看他身体越来越虚弱,就又请来中医来家里诊断开了药方煎中药给他喝。那中药苦啊,老人又是像小孩一般就是不肯喝,说那么苦的药怎么能喝啊,家人们连哄带骗,到最后还是没有喝完。喝中药也不管事儿,于是又托人找到医院的医生亲自来家里诊断,又是说尽各种好听的话,才让他同意住院治疗。当时我在一旁都是听的忍俊不禁,这不就是完全哄小孩吗?
最初我心中还是略微惊讶,这老头儿怎么成了这样啊,难说话,难伺候,稍不遂他意就发脾气,真是傲娇。但是我仔细一多想,也便释然地笑了。想起小时候的种种,生病时就是不肯打屁股针,声嘶力竭地从爸妈医生的手中挣扎直至挣脱,引得他们在一旁无奈地苦笑:用土方刮痧或者煎草药,也是嫌痛或者嫌苦总是不依,最好又是父母许下好处才痛苦答应:然后也是害怕孤单,见不到爸妈就心慌,离开爸妈就极尽各种撒娇,痛苦吵闹是常用招数……如此种种,和老人现在是一模一样。
至此,我大概明白和理解老人的这种状态了。这也许就是返老还童吧。虽然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只有经历过才越发深刻,并觉得这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们做晚辈的,对待老人们也是就像对待小孩一样,对待曾经的自己,虽然有时候为之生气,可以语气重一点,但我想还是要尽量克制不可谩骂,孝顺孝顺,还是得尽量说着老人们,哄着他们。想想这种状态,我就又觉得老人们如孩童般的可爱和有意思。当我们长大,而他们已经老去。角色也在不知不觉中转换,以前是他们照顾我们,现在是我们照顾他们;以前是他们哄我们,现在是我们哄他们;这样,我们各自的也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和尽到应尽的义务。而所说的亲情也就如此传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