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朋友聊天,聊到购置羽绒服的问题,朋友说:“我今年没买羽绒服,要不要买呢?”我听了,极其自然的说了一句:“为什么要年年买啊?你没有羽绒服吗?”朋友说:“就两件长款的羽绒服。”我潜意识的想了一下自己,才发现,自己竟然一件羽绒服都没有。
坐标北京,回想每年入冬,都有考虑是不是要购置一件羽绒服,总是打开淘宝看了又看,心仪的羽绒服都需要好几百大洋,于是,每一年,我都放弃了买一件羽绒服的想法。是的,几百块钱足以让我降低或者舍弃自己的物质需求。
翻翻自己的衣柜,毛衣大都是2、30元一件,都是基础色,百搭款,穿了又穿,有些年头了,打底裤,25元两条还好评返现,竟也穿了几个深秋和初冬。
鞋子会买好一些的,一双穿几年都没有下岗,断了底拿胶水粘好,照旧穿,除了雨天还是一样的舒服。
步入智能机行列大概2、3年,因工作硬性需要,换了苹果手机,一度很痛心。买任何东西都很关心价格,
即使是一只香肠哪个品牌比哪个品牌贵了两毛钱,奶制品越来越贵,所以几乎不喝了,民生产品涨价,说明民众消费水平普遍提升了,觉得贵的,已经掉队了……
其实一直以来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习惯有什么特别,以自己的视角出发,全世界大致相同。不过时间长了,发现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是这个样子。
以前穿着多少钱的衣服都意气风发,自信满满,但是现在满身静电、衣服起球掉毛的时候会觉得窘迫和尴尬,无知所以无畏的心境开始坍塌了。
开始尝试改变,努力跟上这个世界的脚步,购置一件两百的毛衣替换的时候仍是廉价的化纤毛衣,总是狠不下心再买一件,一件牛仔裤穿了总也不坏,也找不到买新的的理由。
曾经嘲笑着说自己是极简生活模式,慢慢才知道,极简,简化的是物质需求和数量,而不是生活品质。贫穷的人,生活本身足够简化,还没有考虑品质这个层次。
其实,自己的生活并非苦行僧一般,贫穷并不等同于放弃生活。或许从某种程度来剖析,很多人无法感知到自己是多么贫穷,因为他们缺失想象富贵无忧生活的能力。
喜欢读书,偶尔买几本,只是并不注重是否正版,只关心印刷是否清晰,是否错误,有些时候,甚至期望是质量不错的盗版书籍,廉价的书承载的价值并没有因此廉价。获取知识的成本降低,对提升国民整体平均智慧水平有所帮助,较高的门槛直接扼杀了一部分人获取知识的希望。
喜欢绿植,于是从隔壁剪了两支芦荟和绿萝的嫩芽,埋进土里,用心打理,也生的郁郁葱葱。
爱吃爱旅游,会大街小巷的寻找口口相传的美味,假期会出游,只是寻找的都是小吃,从不考虑奢侈大餐,旅行会计划的时间更长久,好好斟酌决定去一个并不繁华的城市,带回来的不是礼品而是海边的漂亮石头。
年节或偶尔回家,会打钱给父母长辈,偶尔买礼物邮寄回去,只是礼物大都是简单实用,金钱尽量多打一些。
周末约朋友聚餐,宾主尽欢,只是大都是亲自下厨,食材丰富新鲜,用心蒸炒煲汤。友情无法用金钱衡量,亦是金钱无法买到的。
……
和这个世界的每个人一样,我们都在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理想生活的模样,每个人的心里各有不同,期望的总会实现,只是我们还需要再努力一点。
极简生活和贫穷,如此相像又截然不同,之所以如此命题,是因为才发觉自己一直自诩极简生活是如此可笑,贫穷到极简何止一步之遥。很多词汇,都是有适用对象的。弄清这点才不会错了方向。